生活留白 | 水 歌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已被無數的資訊、科技和社交媒體所包圍。一方面也基於人類對於完美追求的天性,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緊湊,每分每秒都被填滿了各種活動和娛樂。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中,我們更不斷地與電子設備保持聯繫,無法逃脫這種假性的忙碌和制約。這種生活模式也帶來了一種新的焦慮症狀,稱為「空白恐懼症」。 

《六柿圖》,南宋 13世紀,(傳)牧谿,日本京都大德寺龍光院。

雲岡石窟第七窟,北魏5世紀,山西大同。

當我們習慣於繁忙的生活節奏時,突然面對沒有任何計劃或活動的時間,我們常會感到不安和焦慮。這種焦慮可能為無法忍受獨處,無法放鬆,或者感到浪費時間的壓力。我們變得害怕「浪費時間」,並感到自己應該總是忙碌不停。其實盲目的追求看似充實的生活,不過又是另一種真實時間的耗費。不停歇的人生,到頭來能為自己留下些甚麼呢?學習着好好留白,似乎是現代人應該要思考的一堂必修課。 

在宗教藝術的殿堂裏,藝術家們大多會試着以各種的手法,填補建築空間裏的空白。無論是西方的教堂,或是東方的石窟,密集式的圖像設計,無疑讓信眾沉浸在信仰的國度,期望以最豐富的視覺印象,帶給觀者最為震撼的心靈饗宴。但如果能保持適度的留白,反而能激發人們的想像空間,將思緒延伸至視覺以外的抽象場域,反思自身與外界的關係。一如禪宗創作中,大量的留白畫幅賦予更多曖昧模糊的地帶,卻為我們展開內心的疑問與探索,去詢問事物存在的意義與背後的價值觀,創造更多有意義的人生思考。 

如果能創造有意義的空白時間,享受偶爾放空生活的細微樂趣,即足以應對空白恐懼症帶來的焦慮感,寧靜以致遠。人生需要留白,在日常生活中,務必留出一些時間來享受與自我的對話。試着學會享受生活中的留白時刻,給大腦和身心帶來休息和恢復的機會,確保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並避免過度工作和壓力,以維繫正向人生的永續轉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