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水果不見了︱夏雪

最近Eden表達的詞彙開始增加,半夜哭鬧時,能夠表達出「癢癢」,「耳朵擦擦」(擦藥膏)、被被(想要蓋被子)等需求。也會在玩玩具時,主動跟我表達「沒電了」、「媽咪水果不見了」、「巧虎上廁所」等。

Eden屬於語言發展遲緩類型(兩歲六個月才開始講句子),除了接受早療,還可以帶小孩接觸不同的事物,例如百貨公司、動物園、遊樂園等,即使同樣是便利商店,但不同分店,也是對小孩的大腦發展有幫助。

在語言方面,有的孩子是謹慎型,要確保自己沒有讀錯才願意開口;也有可能是平日大人服務太好,小孩一個眼神,一個哀哀叫,手一指,大人就會滿足小孩的需求,導致孩子更少開口講話的需要。又或者是口腔動作發展較慢,孩子挑食、偏食等行為,有可能影響他的咀嚼能力,口腔動作發展慢、肌肉張力偏低,可能會造成孩子發音不清楚、音韻不流暢的情形。環境刺激不足、語言刺激不足也會影響語言發展,有的父母沒後援,一力承擔照顧幼兒和家庭的責任,身體的疲憊影響大人跟小孩溝通的慾望,又或者雙薪家庭,長輩體力不足,長時間用電視餵養小孩。雖然動畫有詞彙,但單向的接受並不利孩子的語言發展,唯有對話,引導小孩開口,才能加速孩子的語言能力。

另外,大人對小孩說話的長度跟速度也要注意,話太長、太快,和孩子的對話內容、語氣、用詞太復雜,也會令孩子的理解、模仿無法跟上,減少語言學習的機會。其他可能性,包括孩子的聽力問題,其他診斷、障礙,如:自閉症等,也可能影響孩子的說話能力。

生活上,我們應該使用適合孩子的「語言」,例如小孩想要吃餅乾,我們可以從單字(例如:餅)、詞彙(例如:餅乾)、句子(例如:我要餅乾)等循序漸進。在教孩子的時候可以先找出適合他的學習階段,例如:如果您的孩子還不會說話,一直要求孩子說「我要餅乾」,顯然超出他的能力範圍,可以讓他從「餅」、「要」、「拿」等單字或是以手勢動作表達開始練習。

我們也可以營造出一個孩子需要表達的環境。像Eden是個常常需要擁抱的孩子,作為與孩子朝夕共處的我,孩子一個表情、眼神,我就知道他要做甚麼,但為了增加讓孩子表達的機會,我會在擁抱之前問他:「你要抱抱嗎?」然後依孩子的程度引導孩子回應(例如:點頭或說「要」)。又或者是Eden想要吃水果泥時,我會問「你是要吃水果泥?」或「你要吃甚麼?」一來一往的溝通,會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

「說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隨時隨地在進行的活動,除了每天撥出另外的時間特地練習說話,自然情境中的親子互動也是絕佳的練習機會。養育小孩是一條漫長的路,除了孩子,家長也一直在努力學習, 致同路人,共勉之!

大人對小孩說話的長度跟速度也要注意,話太長、太快,和孩子的對話內容、語氣、用詞太復雜,也會令孩子的理解、模仿無法跟上,減少語言學習的機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