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黑雨,除了有市民受傷、上班上學受影響值得我們關心外,過去幾天,最多人談論的是一張新聞截圖:有線新聞拍攝到消防員英雄救美,水中熊抱涉事女主角,女主角仰天開懷大笑的一刻。
向來具創意的網民,留言同樣精采:「消防員招募最佳廣告」、「女事主唔想落地」、「點解唔拍埋消防員正面」、「所有落雨片段都輸畀呢一條」、「點解唔係背著而係熊抱、公主抱女事主」、「佢應該係暴雨中最開心嗰個」等等。大家似乎忘記了誰拍攝這些片段?更忘記了誰在拯救?
有線新聞拍攝到消防員英雄救美,水中熊抱涉事女主角,女主角仰天開懷大笑的一刻。
英雄救美得那樣開心的畫面,的確難得一見,市民的焦點落在女主角的笑容上,當然無可厚非。有線電視的採訪隊,尤其攝影師成功捕捉這一刻,當然應記一功,但整個新聞界那天到底如何危險及艱巨地採訪,彷彿大家都忘記了,也太習慣安坐家中或拿起手機,就看到新聞片段不斷更新。
在大雨或打風時,假若電視台收到水浸報告,會盡量派採訪隊前往。但由於人手有限,絕對不會每一處水浸也採訪的。同時,未到達現場,根本無法估計水浸有多嚴重。
因此,採訪隊的數目、經驗、應變能力、鍥而不捨的專業精神、消息來源的準確度及運氣,缺一不可,更不用解釋器材在大雨中有機會毁壞等因素。即使最有經驗的老行專,也無法次次在天災中拍得獨家或最精采或具人性化的畫面,這當然也是突發新聞中最具挑戰性的原因。
一場颱風或暴雨,攝影師、工程人員、記者,甚至包括車長,當一天值,隨時要「浸足」或「淋足」或「危險足」一整天,才能把幾分鐘的精采片段呈現觀眾眼前。拍到精采片段與拍得平凡畫面的新聞從業員,其實一樣專業。
至於被消防員拯救美女的畫面,女主角旁邊還有另外至少3個消防員協助救援。當天到底出動了多少位消防員、救護員、港鐵職員、民安隊等等協助市民?
大家也有家庭,在此向黑色暴雨、颱風期間,仍然謹守崗位、為市民服務的每一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