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眼通天》│半哭半笑

有人曾說眼睛是靈魂的窗戶,也是內心的索引。清晰點出了眼睛作為心靈與外界探索的重要媒介,不但是我們看待外在世界的感官之一,也為我們的內心帶來深層次的抽象視覺與靈性上的複雜啟示。

而我們的雙手,則是創造各式物件的關鍵,推動著人類文明不斷的前進與迭代更新。饒富趣味的是,在東西方的文化中,都不約而同將手與眼結合於一體,賦予豐富多元的神聖意涵,並同時希望為自身帶來強大的守護能量。 

我們可以在近東地區的猶太或伊斯蘭傳統中,尋找到一種於手掌圖案中嵌入眼睛的符號,直至今日仍是西亞以及北非地區常見的一種掌型護身符。這種護身符在各個時代曾有過其他名稱,包括法蒂瑪之眼、法蒂瑪之手和米里亞姆之手。

手掌形狀有時是以寫實呈現的,有時是對稱的,用拇指形狀代替小指。相傳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兒,從古代流傳下來的避邪符號。手的象徵意義,代表着祭司的手,也出現在卡巴拉手稿和護身符中,藉以抵抗邪惡之眼的力量。於是將人類的手映射到神聖的名字和手上的方式,便能在信眾和上帝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成為帶來祝福、避開邪惡的護身圖像。 

而對於我們所熟悉的觀音菩薩,亦有着一種以千手千眼方式出現的形象,以體現觀音菩薩聽聞《大悲咒》傳承,發下大願的化現樣貌。於千手千眼觀音的畫像中,可見觀音身後描繪無數手臂,每隻手的掌心上都繪有一隻眼睛,有的手臂持手印,有的握持法器,極其繁複。

所謂千手,象徵的是菩薩遍護眾生的偉大力量;所謂千眼,象徵的是菩薩遍觀世間的圓滿智慧。如具備了千手千眼,也就得到了大力大智,現實生活中或許一雙手、一雙眼,無法完成太多事情,也可能無法把事情端詳透徹。但若能發大悲之心,集結眾人的行動力與洞察力,不僅能為社會與自身帶來善念的安定力量,也能為世間帶來更多的光明與祥和,真正達到手眼通天的境界。

《宋人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局部)》,宋(960-1279),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法蒂瑪之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