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09:30 2024-04-16
新光中國戲曲文化
傳承粵劇藝術 走向世界舞台
十二年前,李居明大師開始編撰及製作原創粵劇,落力振興香港粵劇本土文化。他形容:「童年時代粵劇伴我成長,粵劇好像是我的親人,不捨拋棄及目送其衰敗,這種動力是一種情,也是一種對粵劇文化的奉獻和致敬。」自此,李大師所創作的原創粵劇多次在不同劇場及舞台公演,對推動粵劇文化有莫大裨益。由李大師成立的新光中國戲曲文化,與新光舊業主簽約到二〇二五年二月便滿約,他直言原則上到這個時刻是一個終結。「我們盡力做好心中認為對的事情,自負盈虧,自樂樂人,確實令人生充滿意義。人生如此,還有什麼虧欠!」
原創戲寶延續粵劇生命
由二〇一二年至今十二年,李大師製作及撰寫了三十七套原創粵劇,數百場超過十多萬人次的觀眾進場。他說出錢出力去「救」新光和香港粵劇的背後動力是一份「俠」氣,「一直認為粵劇可以寫到好戲,本地老倌可塑性極高,只要有好的劇本,便可令沉寂多時的粵劇,有尊嚴地繼續生存下去,不會被人歧視。最難忘是每套戲總排時都未達水準,但一旦正式演出,老倌們都如有神助,交出滿意的演出,三十七套皆是如此,由極度擔心到極度驚喜,這個感覺最難忘,亦見識到香港粵劇老倌的厲害之處。」
眾多作品之中,李大師首個粵劇戲寶《蝶海情僧》最令人印象深刻,當年開演一票難求,並迅即改編成京劇及上海越劇三地聯演。「最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想不到我懂得撰寫粵劇,能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記招,以及在香港、北京、上海以粵劇、京劇及上海越劇聯演,確是非比尋常。後來能夠在新加坡、日本及澳門公演,則有點天時地利人和的運氣存在。」
逆流而上革新粵劇
不過真正令粵劇從香港走向世界舞台的,不得不提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的「神劇」《粵劇特朗普》。「《粵劇特朗普》令全球傳媒均來報導,粵劇得以刊於外國傳媒,這股成功才是令人感到雀躍的。多年來新光投放很多大型廣告,同時佔據紅磡過海隧道九龍入口東西兩面廣告牌最為矚目,可惜近年粵劇始終不是主流文化,有此剎那光輝已超出我的預料,其成功已是十分難得了!」
李大師解釋,五、六十年代是粵劇高峰期,當年沒有電視、電影、電視劇及網絡世界的挑戰,「但今日粵劇是低潮期,我等在『扶危牆之欲倒』是逆流而上,所謂革新粵劇,只是不再重覆演舊戲,試寫新戲而矣!無論你寫到怎樣好的戲,都難如當年受熱捧及成為社會潮流,新光能令港人『注目』其存亡,已經十分難得,何況還留下三十七個戲寶給粵劇界,在未來歲月可以不斷公演令觀眾延續激情,確有看之不盡、演之不盡的粵劇遺產,給寫進歷史中。」
努力培育後起之秀
新光的貢獻不止留下粵劇這一塊瑰寶,也打開了年輕人市場,讓他們有機會看到粵劇的魅力。「粵劇當然不是給老人家看的, 最少新光三十七套原創粵劇一點老氣和老土都沒有,亦在這十二年間吸收大量年輕人入場。只是外間可看的劇集和視頻及活動太多,粵劇不可能成為主流,現在新光擁有的成功,已經是大大超出預期。」除了吸引年輕觀眾入場,新光亦為本地粵劇培育後起之秀出一分力,「當年新光以三百萬出資供養九龍油麻地新秀計劃,今日粵劇新秀大多出自這個延薪計劃中,新光能為粵劇培育新秀,今日各有成就,我是感到安慰的。」
對於新光十二年的成績,李大師是滿意的。「『造就興隆而不居』是我的座右銘,只求佈施,不求褒賞,新光一向都是默默耕耘,從沒求過政府任何援助,十二年的付出不負自己和別人,心存感恩,做一件超越金錢回報的事情,深刻而深情。」
原創三十七套新戲寶寫入歷史 | |
01 | 蝶海情僧 |
02 | 金玉觀世音 |
03 | 大唐胭脂 |
04 | 聊齋驚夢 |
05 | 潘金蓮新傳 |
06 | 李清照新傳 |
07 | 俏孔明 |
08 | 英烈孔雀王 |
09 | 錢塘金粉 |
10 | 相如追夢 |
11 | 金石牡丹亭 |
12 | 花海紅樓 |
13 | 情話蘇東坡 |
14 | 封神畫夢 |
15 | 金胎蝴蝶夢 |
16 | 海瑞鬥嚴嵩 |
17 | 孫子無双 |
18 | 媽祖天后 |
19 | 李白紅梅 |
20 | 漢王天嬌 |
21 | 銅雀菩提 |
22 | 關公月下釋貂蟬 |
23 | 情話方世玉 |
24 | 秦王孟姜 |
25 | 西遊記之盤絲洞伊人 |
26 | 毛澤東之虛雲三夢 |
27 | 大鬧梅知府 |
28 | 大赤壁賦 |
29 | 神狐綺夢 |
30 | 納蘭三詠 |
31 | 美哉秦少游 |
32 | 金陵第一釵 |
33 | 陳三愛五娘 |
34 | 粵劇特朗普 |
35 | 共和三夢 |
36 | 智擒四人幫 |
37 | 小平你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