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7:30 2024-10-28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教授、生命教育中心主任謝向榮日前發布一項學童自殺調查時,因失言稱學童「多想社會責任、家長期望」便不會「做傻事」,並建議師生到訪農莊「睇下啲雞仔孵化,就唔會做傻事」,引發非議。他昨晚就言論致歉,由社工系學生組成的關注學童自殺學生聯席成員楊鎧彤今日(28日)表示,期望社會人士評論自殺現象時小心用字。
關注組:「傻事」一詞有傷害性
楊鎧彤今早在商台節目中批評,謝向榮將矛頭指向學童自身價值觀之「錯誤」並指摘學生的言論,是無視學生困境,忽視總體成因。她認為謝所謂的「多為他人設想」,不能解決有自殺念頭人士的生命困局,這想法雖不是錯的,但若強加在有自殺念頭的學生身上,恐會有反效果。「有時(學生)就是因為過於重視其他人,但其實他們自己也有需要尋求的價值」,因此如果學生有尋死念頭,應更鼓勵他們為自己設想。
楊又指,學院提及學童要多想想家長的看法是完全錯誤,因為許多針對學童的調查已表明,家庭因素一直是學生壓力來源的頭3位,學童或青年的壓力大多來自父母期望過高,因此有關言論反而加重學生面對的壓力,令他們更感到不被理解。
楊還認為「傻事」一詞具有傷害性,污名化自殺現象,因為自殺不代表「做傻事」,當事人面對很大的痛苦,不可簡單將之歸納為「做愚笨行為」。她個人也不建議用「輕生」字眼,因為也有「輕視生命」的暗示。
被問到是否接受謝的道歉,楊認為重點並非她接受與否,謝應向學生、市民大眾交代。她期望往後大家評論自殺現象時謹慎用字,讓學童在一個接納、舒適的環境中生活。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在同一節目指,大家的出發點都是關心學童,但確實學童自殺反而可能是為他人設想得太多所致。他透露在過往的研究中,曾見過有自殺學童在遺書中列出「想死」的原因,最終因「支持的因素多於反對」而放棄生命。他認為學童自殺成因繁多,看到他們有強烈的無望感,認為應反過來問問成年人,作為老師和家長,是否有地方做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