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7:44 2024-02-21

置業後想要裝修好新居入住也不容易,近年便有不少「爛尾」新聞。消費者委員會今日(21日)發表家居裝修行業研究報告指,僅1/3家居裝修公司會在提供詳細報價單及進一步商討前有初步估算,但有商家提供的估算跟實際報價相差達-32%至+28%,行內亦有不少不良銷售手法,包括以所謂的0元按金套餐作招徠,事實上卻無此優惠。




消委會於2017年至2023年間接獲合共1,205宗有關家居裝修服務的投訴,涉及總款額超過2.7億元。當中大部分個案與服務質素有關,之後依次為延誤/不交貨及價格爭議。
消委會去年訪問了505名消費者並舉行8個焦點小組討論,其中50人在前1年曾進行家居裝修。結果發現,有93%受訪者從親戚和朋友得悉家居裝修方面的資訊,79%基於價格和折扣來選擇家居裝修公司,73%則考慮公司的聲譽。另外,有約5成受訪者表示擔憂公司推銷手法誇張失實、會被迫購買昂貴的服務,以及報價單過於草率簡陋。
消委會亦在去年第1季檢視225個家居裝修公司的廣告樣本,涉及178個商家,並就其中一些廣告的宣傳内容及聲稱進行後續跟進。同時,該會於去年第2季以神秘顧客身分與59間家居裝修公司及14個網上配對平台接觸,根據預設的家具裝修工程要求索取報價,並以親身經驗去檢視商家的營商手法。
結果發現,只有1/3家居裝修公司在提供詳細報價單及進一步商討前,會進行初步估算,有商家提供的估算跟實際報價差距為-32%至+28%,且不少裝修公司的報價單有缺漏,未有列明保養期、工程變更安排、延工安排等,亦有報價單收費條款不清,消費者有可能要支付龐大的首期,如約38萬元的裝修預算,需先付四成首期。
消費者還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可能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不良銷售手法,包括潛在的誘餌式廣告宣傳或虛假商品説明,例如有公司網頁顯示有0元按金套餐,但當顧客詢問是否可以使用該套餐時卻指無此優惠。
消委會表示,去年將軍澳有私人住宅單位涉嫌改動結構牆,被廣泛報道後,仍有75%裝修公司建議毋須核實牆身性質,便可進行拆牆工程。部分公司指從顧客提供的平面圖,就判斷該牆不是主力牆,亦無提及是否需查核大廈公契對改動單位的限制。另有逾75%家居裝修公司回覆,可隨意將廚房門改為趟門,但這樣做有可能違反《建築物條例》(第123章)有關消防安全的規定。
公營機構及專業團體均認為消費者教育十分重要,應提高他們對家居裝修工程所涉及的風險和責任的意識,並支持在標準合約中加入强制性條款以減少糾紛。私營持分者傾向支持業界作自我監管,以及建立商戶認證或自願註冊計劃。部分持分者則擔心訂金託管中介所收取的費用,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增加裝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