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德黑蘭百年一遇大旱災 伊朗總統倡遷都 惹保守勢力反擊 | 國際解碼

更新時間:12:09 2025-11-23
發佈時間:12:09 2025-11-23

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當前正遭遇百年一遇的嚴重旱災,據伊朗官方通訊社警告,城市主要飲用水源恐在短期內枯竭,當局正實行夜間制水。

面對水資源危機,屬改革派的總統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近日公開表示,由於德黑蘭過度擴張、供水不足及地層下陷威脅日益加劇,已別無選擇,必須將首都遷往南部。

有分析指,總統欲藉遷都重塑其行政權力,卻引來保守派強烈反擊,進一步激化兩派已十分緊張的政治對立,一場惡鬥相信難以避免。

 

供應德黑蘭飲用水的阿米爾卡比爾水庫上游河水已近乾涸,水庫存量僅夠兩周之用。
供應德黑蘭飲用水的阿米爾卡比爾水庫上游河水已近乾涸,水庫存量僅夠兩周之用。

 

伊朗能源部長阿里阿巴迪(Mohammad Aliabadi)早前宣布,由於乾旱和供水設施老化,全國面臨缺水,首都德黑蘭夜間將實施制水。他建議市民安裝蓄水箱和增壓泵,以便在限水期間維持有水用。

其實,今次已非伊朗首次實施限水,德黑蘭今年已有多個社區實行間歇供水,八月連公共設施如公廁,也因缺水而暫停開放。此外,由於當地依賴水力發電,水荒令電力也短缺,今年七月氣溫高達攝氏四十度,某些區域頻繁出現斷水斷電情況。

事實上,水源在伊朗從來都是稀缺資源,尤其在本已乾旱的東南部,飲用水矜貴過石油,但乾旱已蔓延至北部德黑蘭,而且來得甚為猛烈。德黑蘭水公司負責人帕爾薩(Behzad Parsa)近日公開表示,供應德黑蘭飲用水的阿
米爾卡比爾水庫(Amir Kabir),目前只剩一千四百萬立方米的水量,佔總容量僅百分之八,警告現存水量,只夠供給德黑蘭兩周使用。

伊朗去年降雨量只有一百四十毫米,遠低於標準的二百六十毫米,相當於正常時期的五至六成;今年情況同樣嚴峻,估計降雨量低於一百毫米。德黑蘭省官員上月宣稱,區內降雨量低至「近百年未見的程度」。

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德黑蘭,自一七九六年一直是伊朗首都,坐落於海拔五千六百米的厄爾布爾士山脈(Alborz)南麓,後者的河川為多座水庫提供水源,這些水庫供應德黑蘭七成用水,其餘三成來自地下水。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在嚴重缺水情況下,將首都搬離德黑蘭已是別無選擇之舉。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在嚴重缺水情況下,將首都搬離德黑蘭已是別無選擇之舉。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在嚴重缺水情況下,將首都搬離德黑蘭已是別無選擇之舉。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在嚴重缺水情況下,將首都搬離德黑蘭已是別無選擇之舉。

 

首都佔全國耗水量四分一

但近年降雨量減,相反德黑蘭每日的耗水量達三百萬立方米,相當於全國四分之一,遠遠大於降雨量,令地下水供應壓力增加,同時加速地面沉降。

為應對百年旱災,總統佩澤希齊揚月初表示,由於首都過度擴張、供水不足及地層下陷威脅日益加劇,如今已別無選擇,必須將首都遷往南部波斯灣沿岸地區,並已向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提出遷都方案。

事實上,伊朗多屆政府都曾提出遷都構想,一○年,時任保守派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曾以安全與行政效率為由提出遷都,國會甚至物色多個候選城市,但最終因財政與政治阻力而無疾而終。

佩澤希齊揚自去年接替墜機身亡的前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後,已為遷都計劃與保守派爭論不休。保守派大肆批評,質疑南部沿海地區靠近波斯灣,將使伊朗行政中樞更接近霍爾木茲海峽,增加外部軍事威脅,令國安風險激增。

 

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獲民眾擁護,而且擁有絕對權力,其代表的保守勢力往往與現總統對着幹。
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獲民眾擁護,而且擁有絕對權力,其代表的保守勢力往往與現總統對着幹。

 

另外,有當地網上評論員,直指建設新首都耗費驚人,認為在國家財政緊絀下遷都,屬不切實際且冒險之舉。

其實,佩澤希齊揚是近二十年來,首位改革派領袖贏得總統大選,當時外界普遍已預期,他的施政空間有限。從外交政策、核談判,甚至簡單如女性在公共場所佩戴頭巾規定,最終決策權仍掌握在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與伊朗革命衛隊手中,再加上保守派主導的國會,對其政策諸多牽制,使改革派總統在推動重大轉型時均遇到障礙。

改革派與保守勢最大分歧在於外交事務上,佩澤希齊揚為首的改革派,主張務實外交、重啟與西方對話,特別是恢復伊朗核協議,以換取西方撤銷制裁讓經濟紓困。

 

伊朗因核問題再度被西方國家制裁,保守派視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為仇敵。
伊朗因核問題再度被西方國家制裁,保守派視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為仇敵。

 

與美國存在根本分歧

相對地,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與保守勢力則深表疑慮,公開強調伊朗與美國之間存在根本性分歧,現階段不考慮任何形式的合作。他們視與西方接觸為對革命原則的背離,堅持「抵抗經濟」與自主發展路線。為此,導致雙方在某些議題上壁壘分明,各執一詞。

在區域水資源問題上,阿富汗長期未有履行《赫爾曼德河水資源條約》,造成上游供水時斷時續。外交走溫和路線的佩澤希齊揚主張「坐低傾」,希望透過外交途徑,推動建立新的國際法律框架,以確保跨境水源的穩定供應。

然而, 此建議遭到宗教領袖與保守派高層的強烈抵制,哈梅內伊等對塔利班政府態度強硬, 明言在赫爾曼德河水權問題上「不用傾」,要求阿富汗必須切實保障伊朗的用水需求。

 

在水資源問題上,佩澤希齊揚欲與塔利班政府「坐低傾」,卻遭哈梅內伊反對。
在水資源問題上,佩澤希齊揚欲與塔利班政府「坐低傾」,卻遭哈梅內伊反對。

 

其實,佩澤希齊揚上任後,都曾為解決缺水問題,積極推動國內環境與水利改革,改善水資源管理與基礎設施。然而,這些改革舉措卻在保守派主導的國會遭到冷遇,不僅未獲支持,部分保守派議員更批評其言論危言聳聽,質疑政策的可行性與背後的政治意圖。

有分析指,改革派再度提出遷都構想,表面上是為應對水資源枯竭與沉降等危機,實則旨在重塑行政權力格局,削弱保守派在德黑蘭長期建立的政治與制度優勢。保守派陣營則憂慮,遷都將改變宗教與軍事機構的布局,動搖現有權力平衡,因而態度強硬。雙方在此議題上壁壘分明,毫不相讓,一場惡鬥相信難以避免。

保守派高官女兒性感出嫁

伊朗保守派長期主張維護伊斯蘭革命的核心價值,強調宗教應在政治與社會生活中居主導地位,並強烈反對西方價值觀與世俗化滲透。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伊朗高級國安官員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一向被視為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親信,長期推動對女性施行嚴格的伊斯蘭教法。但近日卻被爆出,去年其女兒在婚禮上身穿低胸露肩婚紗,露出乳溝,沙姆哈尼妻子同樣穿着暴露的晚禮服,而且現場女性多未戴頭巾。此事引發政界與民間強烈批評,部分政治評論員與兩伊戰爭老兵,在網上呼籲他辭職並公開道歉。

 

沙姆哈尼被指容許女兒穿着性感婚紗出嫁,卻強制女性戴頭巾是雙重標準。
沙姆哈尼被指容許女兒穿着性感婚紗出嫁,卻強制女性戴頭巾是雙重標準。

 

今年六月,以色列空襲伊朗擊中沙姆哈尼住所,當時曾傳出其死訊,及後他撐着枴杖現身僻謠,指空襲時被困在瓦礫下三小時獲救,肋骨被壓斷,傷及肺部,聽力也因爆炸而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