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3:02 2025-10-21

針對近日政府採購樽裝飲用水引發的爭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昨日宣布,物流署已迅速落實六項改善措施,包括加強採購人員的審查能力。審計署報告亦揭示物流署在採購流程中存在八項不足。財庫局局長許正宇表示,事件反映部門在判斷力與警覺性方面未能達到市民及政府的期望,因此有必要推出一系列改革,提升採購人員的監察責任。他強調,若同事能清楚了解職責並履行把關角色,事件本可避免。
訂立新制度 提升警覺與判斷力
許正宇今早(21日)在電台節目中指出,事件突顯部門在應對社會變化方面的敏感度不足,與公眾期望有落差。為此,政府將修訂《招標及合約標準條款》,並制定相關指引,強化審查制度與合約管理權限,授權採購人員進行實地考察及透過第三方驗證供應商資料。他期望公務員不僅具備執行權力,更要懂得運用並敢於行使。
加強資訊流通 重塑採購文化
政府亦計劃建立更有效的跨部門通報機制,當採購過程中出現可疑標書,相關資訊將即時分享予其他部門參考,以減少因資訊不透明而引發的問題。第三項改革則着重於工作文化的重塑。許正宇指出,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與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法,公務員應保持警覺,主動識別風險,並培養「主人翁精神」,將政府採購視為個人責任,對任何不合理之處提出質疑。
問責機制將全面展開
許正宇坦言,事件反映部門內部監察角色需加強,訊息流通與風險意識亦需改善。他表示,採購涉及多層級人員,下一步將展開全面的紀律調查,逐一檢視各人職責履行情況。
他重申,政府採購並非以價格為唯一考量,投標者須先符合技術要求,才會進一步考慮報價。他不希望審核流程流於形式主義,而是透過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審查效能,強化把關角色。
「只要做好本份,問題不會出現」
在另一電台節目中,許正宇被問及事件是否源於人為疏忽,他直言「係嘅」,並指出政府改革方向之一就是重塑工作文化。他強調:「大家都唔係新入行,只要各人清楚自己責任,事件根本唔會發生。」他認為這次事件雖有風險,但亦是檢視制度的契機。
文件疑點未即時舉報 審計署批物流署處理失當
審計署報告指出,投標公司鑫鼎鑫提交的文件中,製造商印章名稱不符,屬明顯可疑,但物流署未有即時聯絡製造商核實,也未通報執法機構,僅要求重新提交文件。被問及是否縱容詐騙行為,許正宇表示,不排除有同事基於「公平競爭」原則,對新進投標者較寬容,認為他們可能不熟悉本地規則而給予機會,但若因此作出不當決定,則屬不應。
他補充,過去數月與物流署同事交流時已提醒,除了遵守程序,更要具備風險意識與判斷力,將警覺性融入日常工作文化。他強調,任何改革都需員工參與,不能單靠上級指令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