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2:00 2025-09-28

位於南亞的巴基斯坦,與邊境接釀的阿富汗、伊朗,以及土耳其,在地理上合共組成如新月形狀, 被稱為「金新月」。該三不管地區是全球毒品生產與走私的重鎮,與泰緬寮的「金三角」, 以及南美的「銀三角」並列為世界三大毒品產地。
過去數十年,金新月毒品生產重心偏向阿富汗,種植大量罌粟並製成海洛英,產量一度佔全球九成。直至塔利班掌權後,為爭取國際認可而禁止種植罌粟,導致大量毒農入侵隣國巴基斯坦,在邊境地區大肆種植罌粟。當地反政府武裝組織為了利益加以庇護,加上政府打擊不力令巴基斯坦接棒阿富汗,為成世界第一大毒國。

本月初,巴基斯坦內政部長莫辛納克維(Mohsin Naqvi)在首都伊斯蘭堡與阿聯酋國家禁毒局主席謝赫扎耶德(Sheikh Zayed bin Hamad)會晤,討論兩國在禁毒領域的合作。會後雙方宣布將設立聯絡官,互派代表負責協調兩個禁毒工作,並引入大數據分析及AI圖像識別等科技,揚言聯合打擊跨國販毒集團。
納克維認為此舉是雙邊合作重要里程碑,並指巴基斯坦在全球禁毒戰線上肩負「前線力量」,並警告任何人參與毒品交易將面臨嚴厲懲處。

根據官方統計, 全國吸毒人口高達六百五十萬人,佔人口約百分之二點六,可見毒品問題相當嚴重。僅是去年首八個月,巴基斯坦已查獲逾一千噸各類毒品,並拘捕近兩千名涉嫌毒販。

以往在金新月毒品產業鏈中,巴國主要是毒品加工和走私中轉站的角色,原材料生產重心一直是阿富汗。一七年,阿富汗罌粟種植面積逾三十多萬公頃,當時罌粟產量佔全球毒品市場約八成四,當中,阿富汗南部的海曼德省(Helmand)便貢獻近半數產量,該處也是塔利班最為活躍地區,毒品收入亦成為其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塔利班禁種罌粟
然而,隨着塔利班於二一年掌權後,為爭取國際認可,政府於翌年頒布罌粟禁令,導致全國罌粟種植面積在短短兩年多,便驟降至約一萬公頃,產量銳減達九成五。雖然禁令讓罌粟價格飆升,但毒農實際收入亦大幅下滑,使貧困的農村經濟雪上加霜。

毒農為求生計,被逼遷徙至南亞各地,其中絕大多數湧入巴基斯坦西南部的俾路支省(Balochistan)與西北部的開柏普赫圖赫瓦省(Khyber Pakhtunkhwa)等邊境地區。這些地區原本就有種植罌粟,且多由地方武裝組織掌控, 包括俾路支解放軍(BLA)、俾路支解放陣線(BLF)及俾路支共和軍
(BRAS)等。大批懷有種植技術與經驗的「生力軍」加入,各路的武裝組織自然歡迎,因為生產毒品可為他們帶來龐大的金錢收入,可以購買武器與政府對抗。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早前發出警告,指金新月地區毒品生產重心,已由阿富汗轉移至巴基斯坦。據國際毒品監測機構報告,二三年巴基斯坦罌粟種植面積突破一萬公頃,去年更擴展至五萬公頃,增幅達四倍;而且根據最新衛星圖像顯示,種植區域仍在持續擴張。
美國禁毒分析師曼斯菲爾德(David Mansfield)表示,即使在阿富汗種植罌粟高峰時期,也未曾見過如此無節制地擴張。外界亦普遍認為巴基斯坦罌粟產量已超越阿富汗,成為新的全球毒品中心。
阿富汗刻意減產外,同為金新月的土耳其,亦因政局影響,加速毒販向巴國靠攏。事緣被土耳其政府列為「恐怖組織」的庫爾德工人黨(PKK),今年七月宣布解散,並交出大部分武器。

PKK長期被指涉及毒品活動,包括設立大麻種植園、加工毒品與經營走私網絡,將毒品運往歐洲,藉此籌措軍費。隨着PKK解散,土耳其當局今年已把精力轉向打擊國內毒品集團,今年首半年已共進行逾二百次緝毒行動,遍及全國多個省份,查獲毒品總量達二十噸,市值折合約二十億元(港元,下同)。毒販見勢色不對,也紛紛把販毒總部搬往巴國。
巴基斯坦政府早在九五年,已成立緝毒部隊(Anti-Narcotics Force, ANF),並由少將級軍官擔任總司令,起初緝毒成效顯著,○七年美國毒品管制局局長更曾公開讚揚ANF是全球毒戰的典範。
前總理重點打擊毒品
二二年,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以反貪腐與打擊毒品為施政重點,支持警方與反毒機構加強行動,並關注毒品對青年的危害。不過,在動盪的政局下,他遭國會罷免,成為巴基斯坦史上首位被罷免的領導人。
自此之後,巴國緝毒部門面臨資源短缺,加上巴基斯坦西南部邊境地區如俾路支省,毒品走私與恐怖活動高度重疊,地方武裝組織透過毒品資金支撐反政府行動,今年僅首半年內,國內已發生逾四十宗武裝襲擊事件。本月中,在鄰近阿富汗邊境的巴達爾地區(Badar),一支軍車隊遭伏擊,造成十二名士兵死亡。
在此局勢下,毒品種植與製造愈加猖獗,禁毒工作幾近停擺,毒品犯罪已成為巴基斯坦國內安全與社會穩定的嚴峻挑戰。

窮人毒品「蝎子煙」
巴基斯坦雖然大量種植罌粟,然而並非每位癮君子都負擔得起毒品開銷。近年竟然有人發明,一種名為「蝎子煙」的奇特吸食方式。
顧名思義,這種「毒煙」的原料是當地常見的蝎子。使用者會將蝎子曬乾或烘乾後點燃,吸入其煙霧以獲得短暫的眩暈與興奮感。甚至有人將蝎子磨成粉末,混入煙草製成香煙。

由於蝎子含有神經毒素,燃燒後的煙霧會引發強烈生理反應,成癮性極高之餘,吸入劑量不當,更會引發中毒身亡風險。蝎子在巴基斯坦容易得到、價格低廉,使這種「毒煙」在部分社群中迅速擴散,甚至形成地下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