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時間:13:07 2025-09-25
發佈時間:13:07 2025-09-25
發佈時間:13:07 2025-09-25

有議員關注政府是否應加強對「預製菜」的監管。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回應指,「預製菜」屬新興概念,目前在國際間尚未有統一定義,業界與消費者對其理解可能不盡相同。不過,他強調所有食品,包括「預製菜」,在生產、進口及銷售等環節均受現行食品安全法例規管。政府將持續關注內地及本地「預製菜」的發展趨勢,並適時採取措施以保障市民健康,推動食品行業向高品質方向發展。
食環署無特別記錄「預製菜」違規個案
謝展寰指出,2023年至2025年8月期間,食環署共巡查持牌食肆逾44.6萬次,並就食品安全違規情況提出4,215宗檢控。由於食肆須遵守統一的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標準,無論是否售賣「預製菜」均無差別,因此署方並未特別記錄與「預製菜」相關的檢控數字。
逾千預製食品樣本僅一宗不合格
他補充,食物安全中心根據風險為本原則,持續在進口、批發及零售層面抽取食品樣本進行檢測。同期共抽查逾1,350個預製食品樣本,僅一個樣本在微生物檢測中未達標,其餘均合格,整體合格率與中心的常規監測計劃相若。
強制標籤或引爭議 定義仍待釐清
內地相關部門去年3月發布通知,提出研究制定「預製菜」食品安全標準,並加強監管以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香港方面,食安中心今年6月亦發表《預製菜食物安全建議》,協助業界提升衛生水平,包括提醒業者徹底加熱預製菜、妥善維持冷鏈運輸及儲存,避免食品處於攝氏4至60度的危險溫度範圍。
謝展寰認為,由於「預製菜」涵蓋的食材及烹調方式繁多,要制定清晰準確的定義並不容易。若強制要求標示「預製菜」,不僅執行上具挑戰,亦可能引起餐廳與消費者間的爭議。
議員促清晰定義 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民建聯議員黃俊碩表示,並非認定「預製菜」不健康,但行業發展迅速,難免有人為求快速獲利而推出品質欠佳的產品。他認為消費者有權知悉所食食品是否屬「預製菜」,並促請政府進一步釐清定義及加強監管。謝展寰則表示,需先觀察整體行業發展,再決定未來的監管方向。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