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踢爆︱蠱惑旅巴中介 十年掠水逾億元 代管車隊操控資金 瞞車主賣車圖利 疑私吞政府補貼︱封面故事

獨家踢爆︱蠱惑旅巴中介 十年掠水逾億元 代管車隊操控資金 瞞車主賣車圖利 疑私吞政府補貼︱封面故事

更新時間:14:50 2025-09-24
發佈時間:14:50 2025-09-24

政府環境及生態局為鼓勵運輸業廣泛使用綠色運輸,二○二○年投放八億元,透過「新能源運輸基金」資助業界轉用電動商用車。雖然有關資助金額未用完,但當局卻於近月突然急煞停該資助計劃,令業界議論紛紛。

本刊展開追查,發現煞停的其中一個原因,原來與業界出現疑買車報大數,申請最高額資助有關。消息指,有人疑將該資助基金視作賺錢工具,以不同投資者名義向政府申領資助,涉嫌私吞相關補貼。本刊另發現,有人在過去十年,以資深旅遊巴中介及打理人身份,聲稱提供一條龍管理車隊服務,招攬大批投資者購買旅巴收租,卻利用不同的蠱惑招從中掠水,涉及金額高達逾億元。

本刊獨家專訪多名車主,現身說法被人私下賣走所投資的旅遊巴,令他們「車財雙失」,甚至孭下一身債;記者直接找涉事中介回應,對方公然稱:「有證據,可以拉我。」

「近年不少旅遊巴公司或單頭司機,都想將柴油車換成電動車,加上政府推出『新能源運輸基金』,可以資助一半車價,不少行家都入紙申請,批款亦十分順利。可是早前有人想申請時,發現該基金已取消,令大家十分愕然。」一名資深旅遊巴營運商說。

記者翻查環境及生態局網站,有關「新能源運輸基金」的申請資料依然存在,但在備註事項加了一句紅色字句,指明「基金已於二○二五年四月一日起,停止接受所有電動商用車的試驗申請」。

該資深旅遊巴營運商向本刊爆料,指政府突然煞停該項資助,相信與一名自稱旅遊巴中介及代理人的陳X陽有關,「政府突然煞停資助,大家四圍打探到底甚麼事,結果得悉原來與一名叫陳X陽的人在背後搞局有關。這個人在過去十年不斷𠱁人投資旅遊巴,掠了很多人的錢,估不到連政府錢也掠。」

自稱唯一進口商

他向本刊爆出更多內情,指自從政府在二○二○年推出「新能源運輸基金」,有人不停利用這個名目作為賺錢工具,四出游說旅遊巴車主經他買車,並協助申請政府資助,「有人游說的時候,還向車主豪言一個仙都不用畀,便能換新車。」

該名資深旅遊巴營運商續說,有人自稱是一個內地旅遊巴品牌「中X」的唯一進口商,來貨價由他自由定價,所以車主經他買車兼申請資助,他可將車價報大數,從而向政府獲取最高額的資助,「其他牌子的車價大約一百五十萬元,但他的車卻要三百多萬元,由於政府資助一半,上限為一百五十萬元,所以經他申請的旅遊巴可以claim到盡。」他指,過去兩年有人持續向政府申請基金補貼「報到條數很大」,政府發覺不妥當,索性取消該計劃的電動商用車申請,以免繼續被人「掠水」。

環境及生態局周一回覆本刊指,「新能源運輸基金」在二○二五年四月一日起,停止接受所有電動商用車的試驗申請,原因是近年電動車及電池的技術已經成熟,在內地及海外城市已廣泛使用。

政府十分重視「新能源運輸基金」運作,不時檢視及適時優化機制,基金亦設有既定的機制和措施防止濫用和詐騙。現時受資助者若車輛價值高於一百三十六萬港元以上,必須採用公開招標,即在報刊上刊登招標公告及在新能源運輸基金網頁刊登。

就電動巴士,受資助公司亦須向公共巴士同業聯會、右軚汽車商會及香港汽車商會發出招標邀請。在招標完成後,向政府提交評審標書報告及相關證明文件,建議採納符合標書所訂的要求且索價最低的供應商,並在政府同意後方可購買。

如有發現違反基金的運作協議,包括未經許可出售或轉讓受資助產品,會立即採取行動,包括中止協議,並要求申請人交還所得資助。例如該局最近發現個別申請人違反協議中採購受資助產品的要求,已中止相關協議。如有發現詐騙,會轉交警方跟進。

至於該名資深旅遊巴營運商指有人在過去十年不斷在行內𠱁人投資旅遊巴掠水一事,本刊向業內龍頭巴士公司了解實際情況,負責人一聽到陳X陽的名字,即表示不願評論,並用「生人勿近」來形容對方。

十年前已有人中伏

本刊再經不同渠道追查,接觸到多名經陳X陽買旅遊巴的車主,他們分別來自香港及澳門,日前接受本刊獨家專訪,親述買車「中伏」過程,且買車時間更早於二○一四年至二○二一年,至少逾十年。

其中楊先生在二○一七年經介紹認識陳X陽,有人自稱是資深旅遊巴中介及代理人。 當時楊先生向他買入三輛旅遊巴,車價約共一千二百萬元,每輛車每月租金回報約二萬五千元,三車合共約七萬五千元,雙方落實由陳X陽負責打理及收租。

至二○二一年,楊先生打算擴充旅遊巴車隊,再以公司名義向陳X陽購入十五輛車,每輛車價約二百八十五萬元,投資總金額約四千二百七十五萬元,其中約二千萬元是楊先生向銀行借貸得來,每月還款額約三十六萬元,一年供款約四百三十二萬元。

從楊先生公司銀行戶口顯示,二○二三年四月十一日有一筆五百多萬元款項(黃色部分)存入戶口後,被人分三次提走;另一筆八百六十三萬元款項於四月十八日存入後,也被人分四次轉走。
從楊先生公司銀行戶口顯示,二○二三年四月十一日有一筆五百多萬元款項(黃色部分)存入戶口後,被人分三次提走;另一筆八百六十三萬元款項於四月十八日存入後,也被人分四次轉走。
本刊獲得陳X陽曾向財務公司手寫的一張欠條,承認借款後把抵押的車轉售他人。
本刊獲得陳X陽曾向財務公司手寫的一張欠條,承認借款後把抵押的車轉售他人。
有資深旅遊巴營運商指,有人涉嫌在背後搞局,令「新能源運輸基金」中止接受所有電動商用車的申請,等同扼殺業界轉型機會。
有資深旅遊巴營運商指,有人涉嫌在背後搞局,令「新能源運輸基金」中止接受所有電動商用車的申請,等同扼殺業界轉型機會。

要求簽空白授權書

這批車同樣交由陳X陽做打理人,車租方面,每輛車平均月收約兩萬元,即每月收取三十萬元租金,計及之前買入三輛車的七萬五千元租金,每月合共收取約三十六萬元車租,一年收入約四百三十二萬元。楊指出,當時有人聲稱為方便處理車隊的工作,要求他簽下一堆空白授權書,用來應付旅遊巴續牌、處理銀行帳戶等工作,楊先生不虞有詐遂照辦。

可是自楊先生買入十五輛車後,一直收不到租金,多次追討不遂。其後疫情爆發,重擊旅遊業,有人不時用疫情做藉口,聲稱旅遊巴沒有生意,暫停收租。及至二○二三年市道全面復常,楊先生再向陳X陽了解車隊運作及租金情況,有人依然採取拖字訣。

辯稱只是商業糾紛

直至今年六月,楊先生突然接到一間旅遊巴H集團的職員來電,查問楊先生「為何出律師信追討九百萬元買旅遊巴尾數」,此舉令楊先生一頭霧水,展開調查後驚悉,原來陳X陽於二○二二年十月,將楊公司名下的十五輛旅遊巴,擅自賣給H集團,該集團於同年十月一日,將五百一十八萬元首期存入楊先生公司戶口,並於二○二三年四月十一日及四月十八日,再將約五百二十八萬元及八百六十三萬元兩筆買車款項,存入楊的公司戶口,合共約一千九百萬元,但三筆錢存入戶口不久,遭人在短時間內全部提走。除了戶口的錢被轉走,楊先生亦發現公司名下另有四輛車被人賣給其他人。

東窗事發後,楊先生質問陳X陽,豈料有人辯稱戶口內那一千九百萬元之所以提走,是用來幫楊先生投資,買入另外十一輛車,但由於不夠錢,那批車已全部抵押在H集團的關聯財務公司,「有人還推說那些車現已不值錢,那筆投資金額已化為烏有,至於那批車的去向,則指有機會被H集團沒收。此後,陳沒有再作交代。」

楊先生十分氣憤地說:「我本來投資了十八輛車,其中七輛竟被人不動聲色賣走,這批車已損失約二千萬元,另外H集團給我的一千九百萬元又被人轉走,還有被人一直拖欠四年、合共逾千萬元的租金,粗略估計已損失近五千萬元。」

楊先生又指,有人成功將他的車轉走,質疑有人利用報失每輛車牌簿的手法,向運輸署重新申請,然後在新牌簿改簽自己個名,「由於運輸署只會核對牌簿上的簽署,有人又掌握我公司資料,便可以瞞天過海處理賣車及轉名手續。」楊先生說。

本刊連日直擊涉事中介陳X陽位於紅磡的寫字樓,日前他終於露面,並承認正與兩間公司就旅遊巴買賣進行訴訟,亦知悉有人已報警,但不承認涉及詐騙,強調只屬商業糾紛。

陳X陽說:「疫情重創兼旅遊環境差,我只可以說是生意失敗。」他又提到,「若我將他人名下的旅遊巴轉賣,這是屬於詐騙,有證據,可以報警拉我。如果我是詐騙,已經着草走佬啦!若果是涉及商業糾紛,你可以告我。」

陳指近幾年旅遊巴牌價由三百多萬元跌到六十萬元,不斷被銀行call loan,公司被清盤,個人也破產。不過本刊翻查紀錄,並未發現對方有任何破產紀錄。至於被指利用政府「新能源」基金掠水,陳加以否認,並強調自己僅是中介角色,「老闆有興趣投資新能源車,我介紹一些代理,中間抽一些佣金,那很正常。」

澳門居民莊小姐(化名)二○二二年已在社交平台發帖文,踢爆經陳X陽投資旅巴,疑被掠水。
澳門居民莊小姐(化名)二○二二年已在社交平台發帖文,踢爆經陳X陽投資旅巴,疑被掠水。

其他苦主「中伏」經歷

個案一

二○一四年,梁小姐(化名)經陳X陽購入一輛全新的六十一座位旅遊巴,連牌照合共港幣三百多萬元。梁小姐繳付一百五十萬元首期,再向陳所提供的財務公司「福X」做按揭,每月供款約兩萬元。由於每月收到的租金足夠供款,變相不用開支便買入一輛旅遊巴。

陳其後協助梁打理旅遊巴,但突然指旅巴租不出,並指梁小姐變相斷供車會,又指車輛需要維修等,利息、維修費兼供款,要求梁額外支付一百多萬元,但梁小姐沒有理會。

及至二○二一年底,陳X陽再向梁小姐表示疫情下旅遊巴停駛數年需要維修,要求她支付十多萬元。梁不妥協,要求取回旅遊巴自己打理,結果雙方經多次拖拉下,有人將一部四十九座位的舊車還給梁小姐。及後梁追查發現,原本購入的六十一座位新車,離奇被易主。

個案二

二○二二年,澳門居民莊小姐(化名)在社交平台發帖文,指在二○一五年透過一間名為金X旅行社的負責人陳X陽購入四輛旅遊巴,合共港幣五百二十萬元,雙方簽了一份五年合約,由金X旅行社管理及出租,每輛車每月可收取一萬二千五百元租金,四輛合共五萬元。

二○二○年合約到期,莊要求取回四車自行經營,但有人一直拖延,及後發現其中兩輛旅遊巴,竟在買入的同年,即二○一五年十二月,被人私下轉賣給另一名香港人,令她損失約二百六十萬元。她質疑有人詐騙,曾在澳門報案。

個案三

二○二一年,陳X陽向經營財務公司的阿俊(化名)抵押三輛旅遊巴,借貸二百八十萬元,陳須每月還款連利息約十萬元。阿俊指陳表示可將其抵押的車出租,所獲租金當利息還債,於是他將三車交陳代出租,並在扣除合共五萬四千元租金後,陳每月只還款四萬六千元。

可是二〇二三起,陳開始拖數,但同時再向阿俊抵押多四輛車,再借約二百多萬元。期間陳多次以不同理由表示車輛需要維修,要求阿俊支付十萬元維修費,阿俊沒有理會。由於陳一直未能按時還款,阿俊打算沒收陳所抵押的七車,「當時到運輸署想將這七輛車轉名,才驚覺原來全部車都不是陳名下,換句話說,陳是用他人的車來抵押借貸。」

後來陳向阿俊手寫一份欠條,承認借款後把抵押的車轉售他人,並提出還款方案。但有人之後反口,更找拖車公司上門拖走其中兩車,「當他想拖走第三輛車時,我們便報警,但警方表示因我們不是車主,難以追究,結果至今共損失二百多萬元。」阿俊說。

有苦主名下的旅遊巴,被陳X陽轉賣後停泊在某個停車場。
有苦主名下的旅遊巴,被陳X陽轉賣後停泊在某個停車場。

欠債逾七千萬 曾涉猥褻罪

在旅遊巴業界活躍多年的陳X陽,二○一三年經人穿針引線,結識有荔枝角美孚新邨「樓王」之稱的蕭潤光,其後蕭入股陳名下公司「X莎旅運巴士」成為第二股東及董事。當時蕭潤光曾公開指對旅遊巴管理行業前景有信心,認為買賣旅遊巴士牌照成為物業投資者另一個資金出路。惟二○一六年後,有傳二人因財失義最終反目。本刊曾經中間人聯絡蕭潤光,惟對方拒絕接受訪問。

另翻查資料,發現陳X陽高峰期曾持有數十間公司,但至今接近一半已解散。而他個人及持有的公司,在二○一八年至今均有不少官司訴訟,大部分涉及錢債糾紛,累計欠債金額逾七千多萬元。此外,法庭資料顯示,陳X陽於二○二三年五月涉及一宗普通襲擊罪及猥褻侵犯,案件於同年七月七日判刑。

截至今年八月,新能源運輸基金共批出二百九十個項目,涉及資助金額二億三千四百萬元。
截至今年八月,新能源運輸基金共批出二百九十個項目,涉及資助金額二億三千四百萬元。

新能源基金計劃

「新能源運輸基金」,前名為「綠色運輸試驗基金」,是政府於二○一一年三月成立,當時投放三億元,目的為資助運輸業界及慈善或非牟利機構試驗綠色創新運輸技術於多種商用運輸工具,包括貨車、的士、小型巴士、旅遊巴、巴士、船隻、電單車及非道路車輛(適用於獲運輸署或香港機場管理局審批的車輛型號),或慈善、非牟利機構為其客戶提供服務的上述運輸工具。

二○二○年,政府再加碼投放八億元,擴大資助範圍,每部車或船可獲一半資助,車輛上限為一百五十萬元,船隻則為一千萬元。截至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新能源運輸基金共批出二百九十個項目,涉及資助金額二億三千四百萬元,已批出的二百九十五輛電動商用車,涉及資助金額約一億七千四百萬元,佔已批出總資助金額約百分之七十四。

 

立即追蹤《東周刊》全新WhatsApp頻道,緊貼全城熱話、突發猛料、獨家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