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之都巴黎潮興把婚禮辦成收費派對型式,讓結婚變成新的商機。

讓陌生人買票入場 浪漫之都 婚禮新商機 | 國際解碼

更新時間:12:30 2025-09-07
發佈時間:12:30 2025-09-07

巴黎向來是浪漫之都,不少人想到當地舉行婚體,近期巴黎興起一股新潮流,新人把婚禮變成收費派對,讓陌生人買「門票」入場同賀。賓客不須認識婚禮主角,只要支付折合約一千多港元(下同),便能憑票進入婚禮現場,飲飲食食,甚至與新人拍攝。

這種玩法迅速在社交平台爆紅,吸引全球網民熱議。追查下這股風潮源自巴黎一家婚宴公司,他們向新人提議以此分擔婚禮開支,結果反應熱烈,門票在數日內售罄,婚禮當天的氣氛更是意外地熱鬧,效果令人驚喜。自此更成為當地婚禮的新商機。

「我們認為這很有趣,我們性格都較外向,也願意與人分享。」現年四十八歲的珍妮花(Jennifer)與五十歲的保羅(Paulo)原本只打算在巴黎舉辦一場簡單婚禮,與家人好友分享喜悅,在籌備過程中,他們聽聞「向陌生人出售婚禮入場券」的新玩法,想到可以順便分擔部分婚禮開支,於是決定嘗試。

 

在巴黎舉辦一場中型婚禮動輒二十萬元,出售門票可分擔部分開支。
在巴黎舉辦一場中型婚禮動輒二十萬元,出售門票可分擔部分開支。

 

正正是這個決定,在浪漫之都巴黎,婚禮文化因而悄悄改寫。「陌生人婚禮」這個想法,來自初創的婚宴公司Invitin,並由今年開始推廣,讓新人通過手機應用程式,向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出售婚禮入場券,票價介乎一千至四千元不等,購票者可根據票價獲得不同的參與體驗。

門票價位的不同,差異主要體現在參與體驗與禮遇上。低價票多為單純入場資格,賓客可出席婚禮並享用基本餐飲;中價票則提供更完整的餐點、指定座位,甚至能參與互動環節;高價票則屬「VIP體驗」,如享受精緻菜式、靠近新人席位,並可獲得與新人合影或額外娛樂節目的機會。這種分級方式,讓「婚禮」更像是一場收費派對,兼顧不同賓客的預算與期望。

作為巴黎首對出售婚禮門票的新人,珍妮花與保羅兩人在新冠疫情期間透過交友應用程式相識,如今育有一名十八個月大的兒子。夫妻倆的婚禮於八月下旬,在巴黎近郊一處莊園舉行,包括花園儀式、戶外音樂酒會、室內正式晚宴及傳統的舞會。

 

珍妮花與保羅是首對辦賣門票婚禮的夫婦,他們嚴格挑選購票者參加其婚禮。
珍妮花與保羅是首對辦賣門票婚禮的夫婦,他們嚴格挑選購票者參加其婚禮。

 

體驗不同婚禮傳統

赴宴的賓客有來自英國、德國和葡萄牙語地方的八十名親友及十五名孩童,還有五名付費的陌生人。珍妮花表示,售票所得能補足婚禮預算中的小部分。五名陌生人須遵守「時尚和優雅」的穿着規定,並經新人審核個人資料後才能參加,最終入選的五人包括一對夫妻與三名單身男性,其中二十九歲的玩具製造商人勞倫(Laurène)與園藝師丈夫表示,他們平時鮮有受邀參加婚禮,因此很期待體驗不同婚禮傳統、欣賞裝置與音樂,並在舞池上盡情跳舞。

曾在巴黎南部歷史農舍舉辦婚禮的勞倫與丈夫強調,此次是以「真正的受邀賓客」的態度參與婚禮,盛裝出席並帶上小禮物。勞倫說,她的祖父母就是在婚禮上相識,她相信婚禮是最能傳遞幸福氛圍的場合。

Invitin推動「陌生人婚禮」模式,源自創辦人卡蒂亞( Katia Lekarski )女兒漫不經心的一句「為甚麼我從未被邀請參加婚禮」,她成功將此靈感轉化為商機,設計出如同交友APP的社交模式。自今年推出計劃,已有多對新人相繼採用同類方案,令此趨勢短期內迅速走紅,並有不少準新人有意追隨,打破婚禮「只屬於親友」的傳統藩籬。

 

「陌生人婚禮」概念源自Invitin創辦人卡蒂亞女兒漫不經心的一句「為甚麼我從未被邀請參加婚禮」。
「陌生人婚禮」概念源自Invitin創辦人卡蒂亞女兒漫不經心的一句「為甚麼我從未被邀請參加婚禮」。

 

很多人鮮有受邀參加婚禮,現在可藉着「陌生人婚禮」感受別人的喜樂。
很多人鮮有受邀參加婚禮,現在可藉着「陌生人婚禮」感受別人的喜樂。

 

婚禮動輒花費逾二十萬

卡蒂亞提到,為了確保賣票不會對婚禮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購票者必須遵守一系列規範,包括穿着必須時尚優雅、準時到場、適度飲酒,且不得隨意拍照或在社交平台發布婚禮細節。新人在確認名單前,會審核購票者的背景、職業與參加動機,確保不會因賓客「格格不入」而令場面尷尬。

對不少新人而言,雖然收入不足以支付整場婚禮開支,但額外的入場費至少能分擔場地布置、花藝或服裝等費用。在巴黎舉辦一場五十至一百人的中型婚禮,動輒要花上逾二十萬元,對年輕新人來說,「陌生人婚禮」既能舒緩經濟壓力,又能讓現場更具活力;對購票者而言,這是一種難得的社交機會。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接受這股潮流。部分法國傳統派認為,婚禮是家族與摯友的神聖場合,引入陌生人恐影響儀式莊嚴度,亦有婚禮策劃人擔心,若陌生賓客行為失當,對整場活動的破壞不可逆轉。支持者則反駁,現代婚禮本就應該呈多元化發展,「陌生人婚禮」不過是進一步的嘗試,讓愛與喜悅得以與更多人分享。

事實上,在同一個月內,美國數碼企業家賈克斯(Marley Jaxx) 與丈夫拿臣(Steve Larsen) 就將售票婚禮的概念再升級為慈善活動,門票分為兩種選擇,分別是單人基本票約五百元、兩人升級票約八千五百元。他們將婚禮門票收入中的部分收益捐給教育基金,最終籌得逾一百一十萬元用於興建學校,似乎售票婚禮的風潮,正慢慢在歐美蔓延,有望成為未來婚禮的新潮流。

 

企業家賈克斯與丈夫拿臣將售票婚禮的概念升級為慈善活動。
企業家賈克斯與丈夫拿臣將售票婚禮的概念升級為慈善活動。

 

「私奔」婚禮 另一極端潮流

在歐美地區,除了售票婚禮之外,私奔婚禮(Elopement Wedding)則是另一種同樣迅速興的婚禮模式,通常只會請最親近的人,最多十五人參與見證,甚至只有一對新人完成一場簡單的婚禮。地點可選擇在海灘、山頂或森林。這種形式強調親密、個性化和經濟實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人選擇。

國際婚禮媒體報告,有一半新人考慮舉辦私奔婚禮,一來是成本低,能夠將更多資金投入到蜜月旅行中;二來是能提供獨特的體驗,被年輕人視為「時尚選擇」,現時已有許多婚禮策劃公司將私奔婚禮作為專業服務產品。

 

婚姻是神聖而莊嚴的,無論在甚麼地方舉行婚禮、多少人出席,都無改其重要性。
婚姻是神聖而莊嚴的,無論在甚麼地方舉行婚禮、多少人出席,都無改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