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求職騙案激增逾九成 假冒旅遊平台「刷單」陷阱頻現 五旬婦十日損失230萬元

更新時間:13:16 2025-07-15
發佈時間:13:16 2025-07-15

本港網絡騙案進一步升溫,其中網上求職騙案成為重災區。警方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錄得超過2,100宗相關騙案,較去年同期激增92%,升幅在所有詐騙類別中居首位,損失金額高達4.8億元。最常見手法是騙徒假冒知名旅遊平台如 Agoda、Klook、Skyscanner 等,透過 WhatsApp、Telegram 隨機加入市民帳號至群組,以「刷單任務」之名誘騙繳款,部分受害人更在短時間內痛失巨款。

由假面試到數位操控 騙案目標擴至全民

警方指出,網上求職騙案已不再局限於年輕人或求職者,現時任何市民都有可能成為目標。手法亦愈見進化,由過往假面試變為以即時通訊程式操控心理,騙徒以「高回報任務」「刷單賺佣」等名義設陷,引誘受害人逐步投資,從數十元至幾十萬不等。有受害人一日內14次轉帳損失260萬元,亦有12歲兒童在網遊中遭騙逾千元。

 

群組扮演信任場景 騙徒層層誘導套錢

總督察梁以德指出,騙徒會偽裝成企業代表,以專業語氣建立信任,初期發放「任務」並實際支付小額佣金製造真實感,爾後以升級會員等藉口引導受害人投入大筆資金,並展示偽造網站顯示「累積收益」。群組內更有騙徒假扮受害者同伴,製造團體互動氛圍,當受害人要求取回款項時,騙徒則以「操作錯誤」或「信用額不足」推搪,甚至反咬對方涉嫌洗黑錢,要求繳交保證金。

家庭主婦墮陷阱失230萬 輕信品牌形象釀悲劇

50多歲的家庭主婦陳女士(化名)在去年12月遭騙徒將其 WhatsApp 加入電商群組,參與「刷單」任務初見小利,惟其後為完成任務逐步投入大量資金,最終連續24次轉帳,10日內損失超過230萬元。其間雖一度起疑,但遭群組壓力與「客服」信口保証所誤導。她直言:「當時覺得個品牌信得過,所以信咗。」事件令她陷入極度焦慮,甚至萌生輕生念頭,事後呼籲市民切勿貪心:「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警告:切勿收騙徒退款 或涉洗黑錢罪行

警方亦警告,部分市民識破騙局後企圖「反騙」或接收騙徒退款,但此舉或涉及黑錢,構成洗黑錢風險,切勿嘗試。警方將繼續加強宣傳與執法,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勿輕信網上「刷單賺錢」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