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時間:13:03 2025-07-14
發佈時間:13:03 2025-07-14
發佈時間:13:03 2025-07-14

為改善街道環境及行人安全,政府積極打擊店舖阻街行為。繼2023年調升定額罰款至6,000元後,情況已有明顯改善。為鞏固成效,立法會今年5月通過《2025年公眾衞生及市政(修訂)條例》,新法將於8月17日正式生效,賦予食環署人員獨立執法權力,不再需依賴警方介入,即可要求店舖在限期內移除街道障礙物。
罰則提升見效 阻街檢控大跌九成
食環署高級總監(法例檢討)葉國祥表示,新罰則自去年10月生效以來,定額罰款通知書由月均約880張驟降至不足100張,投訴量亦下降近三成。他指出,過去執法需配合警方,但新例實施後,食環署將可直接行使執法權力,處理違例物品,並按情況追收清理費用。
整潔街道利民亦利商 有助營造理想消費環境
葉國祥認為,保持街道暢通不僅提升市容,也有助吸引市民消費,「乾淨整潔的環境令人更願意逗留及光顧」。他建議店舖可調整入貨頻率及數量,避免囤積貨物霸佔街道。他補充,新例執行將由食環署策略性調派人手執法,重點巡查阻街黑點,同時設跨部門突擊行動。
新增時間及罰則安排 加快清理阻街物品
針對街道堆積其他物品,新例亦縮短清理時限——由原先「4小時內」縮短為「不少於30分鐘」,罰款則由最高5,000元增至上限1萬元。署方可按個案彈性延長限期,並制訂前線人員執行指引。
推廣宣傳同步進行 加強與社區溝通教育
食環署將於新例生效前加強地區宣傳,包括張貼海報、派發單張、更新網站資訊等,亦會聯絡區議員協助解說法例內容。前線人員將針對慣性違例人士進行重點教育,冀改變操作習慣,減少街道長期被佔用。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