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兒童送養外國 揭南韓「孤兒」暗黑產業 | 國際解碼

更新時間:12:00 2025-05-04
發佈時間:12:00 2025-05-04

南韓出生率長期低迷,但每年卻有數以千計的孤兒被送到外國的領養家庭,是最大的「孤兒輸出國」。

南韓國會三年前授權調查「孤兒外送」真相,調查報告日前出爐,驚揭四十五年來逾二十萬南韓兒童被送往歐美,當中廣泛存在涉及侵犯人權、偽造身份等違法行徑,報告直指那些兒童「像行李一樣」被機構送到國外,換取巨額收養費。

南韓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負責人更形容這是一段「可恥的歷史」,認為南韓政府須為多年以來的「孤兒」暗黑產業負責。

南韓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日前公布一份歷時三年的調查報告,確認南韓政府數十年來的海外領養制度中,不但涉及侵犯人權,亦在極缺乏監管下,不少領養機構違規操作,包括偽造身份、虛報父母去向、甚至調包兒童,在未經合法監護人同意下,將兒童送往外國家庭,成為一個涉及龐大利益的暗黑產業。

 

調查報告發表後,受害者金宥莉(右)感動地向委員會主席致謝。
調查報告發表後,受害者金宥莉(右)感動地向委員會主席致謝。

 

報告提到,在八八年南韓國民平均月入僅二千多元(港元,下同),但有機構向丹麥收養家庭, 收取約一萬七千元領養費, 以及三千一百多元捐款。這些款項部分被用作招攬更多兒童作送養之用,促使跨國領養變質為營利手段,甚至是牟取暴利的產業。

該項調查源於二二年十月,有三百六十七名被外國收養人、已成年的「南韓孤兒」回國向法院提告,指他們在一九六四至一九九九年間,分別被送到十一個國家收養,並稱當年送養涉及偽造文件、貪污行為,政府和送養機關均涉及其中,要求調查。國會於是授權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調查此事。

委員會報告指當中有五十六宗涉侵害人權。從法國回來的金宥莉表示,她年幼時在無親屬同意下被送養,指責政府漠視她們「如貨物般被送走的孩子」的處境,政府應該承擔責任,讓當日被送走的「孤兒」,得以和父母團聚。

 

南韓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朴善英指,很多外國領養個案中存在偽造身份、虛報父母去向,甚至調包等違法行為。
南韓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朴善英指,很多外國領養個案中存在偽造身份、虛報父母去向,甚至調包等違法行為。

 

韓戰後混血嬰兒滯留

事實上,韓國人願意將孩子送往外地,跟傳統顧念中講求「血緣」有關。在韓國,出身較好、家庭背景好的人,較容易在社會取得一定的地位。混血兒及未婚懷孕的嬰兒,一般均被視為恥辱的象徵,導致國內領養偏低。據統計,直至現今只有約百分之四的孤兒,是由韓國人夫婦收養,當中大部分都是剛出生的嬰兒,因可對親友說成是自己懷孕所生。

韓戰過後,由於有大量美國士兵與韓國婦女所生的混血兒滯留在當地,南韓首任總統李承晚遂推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政策,鼓勵將混血兒送回美國。其後又將未婚媽媽的嬰兒,包裝成棄嬰輸出海外。

對南韓政府來說,送混血兒及孤兒到國外,能減輕國家戰後龐大的福利開支,與此同時,在西方由於避孕和墮胎的普及,可領養嬰兒的數量急劇下降,令雙方一拍即合。

 

韓戰後,大量「孤兒」被送往外國領養家庭,嬰兒如行李般被空運出境。
韓戰後,大量「孤兒」被送往外國領養家庭,嬰兒如行李般被空運出境。
混血兒及未婚懷孕所生的嬰兒,一般被視為恥辱,導致國內領養偏低。
混血兒及未婚懷孕所生的嬰兒,一般被視為恥辱,導致國內領養偏低。

 

為簡化領養程序,韓國不單允許民間機構收取費用,將被收養的兒童送到國外,甚至修改法律,讓外國家庭毋須前往韓國,遙距領養孩子。當時,國際間更諷刺南韓的「郵購嬰兒」現象。

然而,被領養的南韓兒童,生活未必過得舒適。荷里活演員凱文克萊德(Kevin Kreider)便是其中一名被美國夫婦領養的南韓「孤兒」,他在多次受訪時提到,成長階段因為跟身邊的白人小孩長得不一樣,經常被欺凌,讓他感到疏離。

 

凱文克萊德多次提到,成長階段常被白人小孩欺凌。
凱文克萊德多次提到,成長階段常被白人小孩欺凌。

 

近年,不少當日被領養、已長大的「孤兒」回到南韓「認祖歸宗」,甚至組成志願團體「325KAMRA」,集體找尋家人,但在DNA核對中,竟然發現當年領養機構將孩童調換,偽裝成棄嬰。甚至在未出生時,已跟母親簽約,待嬰兒出生後,被包裝成孤兒送往外國。

 

志願團體「325KAMRA」是一群被海外領養的韓裔人士組成,他們的共同目的是尋回自己的家。
志願團體「325KAMRA」是一群被海外領養的韓裔人士組成,他們的共同目的是尋回自己的家。

 

西方對違法領養視而不見

有美國傳媒更在一項調查中發現,當時西方政府對領養過程中種種違法行為視而不見,甚至一度向韓國政府施壓,要求兒童供應源源不絕。當中一份一九七一年的文件中甚至清楚列明,丹麥規定南韓每月送出的兒童數量,否則將停止所有援助等。

其實,部分歐洲國家近年已開始對國際領養進行調查,甚至一度停止國際收養,令領養產業變得無利可圖。再加上,南韓政府近年面對國內少子化,勞動人口減少問題,均已作出相關措施,期望阻止新生代人口輸出。○七年,引進《海外領養配額制》,訂立每年減少一成海外領養兒童人數。

與此同時,全國實行「五個月保留制」,所有被領養的小朋友必須先讓國人領養,五個月內找不到養父母,才可介紹海外領養。此外,又允許單身者也能合法領養孩子,希望提高國內領養率。

 

南韓有教會在機構設置「嬰兒箱」,接收被母親遺棄的嬰孩。
南韓有教會在機構設置「嬰兒箱」,接收被母親遺棄的嬰孩。

 

韓國長久以來,新生兒是由父母報告其出生情況,然而,這種做法容易導致被有心人利用,將新生兒當作孤兒送往外地。二三年,韓國國會通過法律,要求生育診所和當局對新生兒進行登記,一併減少棄養等問題。

有分析認為,南韓政府近年積極整頓領養政策, 實屬無奈之舉。事關近年來,大批當年被收養者,回到當地追究問責,從而揭發政府過往的非法交易,讓國內外譁然,其後還要面對大量賠償訴訟,專家指勢必令弱勢的南韓政府,雪上加霜。

嬰兒變玩具 本土領養兒屢被家暴

南韓政府近年為遏止跨國嬰兒輸出,透過種種措施,包括修例准許單身人士領養孩子,鼓勵國內收養優先。然而,當地相關部門及領養機構,至今仍缺乏監管,讓受助的兒童,遭到家暴及疏忽照顧等威脅。

據《韓聯社》報道,去年二月,一對經濟拮据的情侶竟然當領養嬰兒是「玩具」,他們透過網上聊天室非法收養一名女嬰,最終女嬰在被領養兩周後病逝。案情指,該對情侶擔心非法領養曝光,在女嬰健康轉差時,不帶她睇醫生,待其死後更將遺體埋在親戚家附近的田中。直至醫療部門發現女嬰沒有定期接種疫苗,轉託警方跟進後始揭發事件。

此外,南韓電視台於二一年揭發一名十六個月大女嬰,遭養父母長期暴力虐待致死。法醫發現其腹部與背部出現多處損傷、全身骨折及腹腔充滿積血,最後因腸胃破裂死亡,事件轟動全國,多名韓星更加入聲援運動,希望嚴加調查被告夫妻,及要求法律能保障無助的兒童。

 

美歐家庭一直都鍾情收容亞裔孩子,但近年有部分歐洲國家開始對國際領養進行調查。
美歐家庭一直都鍾情收容亞裔孩子,但近年有部分歐洲國家開始對國際領養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