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2:30 2025-04-13

德國候任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仍未上任,已有大舉動,牽頭推動向基建及國防注資一兆歐元(即一萬億歐元),規模相當於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百分之二十,當中近半用作軍事用途,因而被稱為二戰後最雄心勃勃的國防開支。
德國以往非常慳家,憲法中存在「債務煞車」(Schuldenbremse),規定不可肆意舉債,惟默茨卻未有跟從,成功「偷步」趕在即將完結的國會出招修改憲法,解除政府大幅舉債的限制。
現年六十九歲的默茨,以往從未在政府擔任要職,十五年前更一度退出政壇,曾被外界認為是過氣政治人物,如今變身「印銀紙」總理,帶領德國進行軍備競賽。

「現時每天都發生戰爭,是一場針對我們國家的戰爭,歐洲需要加強防禦,有關聯邦預算的決定不能再推遲了。」在「一兆歐元計劃」財政支出方案表決前,即將上任德國總理的默茨發表演說,強調這計劃事關德國、歐洲以及北約安全。
歐盟目前百分之七十八的國防採購來自非歐盟地區,其中超過六成來自美國;由於美國表明有意削減在歐洲的軍事開支,歐洲國家正尋求超級巨額的國防資金,以應對俄羅斯的威脅。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暫停對烏克蘭的所有軍事援助,負擔將轉嫁至歐洲身上。
這份「一兆歐元計劃」,近半用作軍事用途,包括一個逾四千億歐元的特別國防基金,大幅提升軍事能力。與此同時,德國本月正式啟動自二戰以來的首次永久性海外駐軍計劃,在立陶宛部署一支五千人裝甲旅,未來會駐紮當地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魯德寧凱(Rūdninkai)軍事基地內,冀可加強北約(NATO)東翼地區防禦,以應對俄烏衝突。
德國突然激增軍費,無可避免大幅舉債,德意志銀行分析員直言:「新領導人掀起德國統一後歷史上最大、最迅速的財政取態銳變」。事關德國數十年來財政謹慎,奉行量入為出,○九年更將「債務煞車」原則加入憲法,限制聯邦政府的結構性赤字,不得超過GDP百分之○點三五。

趁國會換屆前偷步修憲
四月下旬才上任總理的默茨決定「偷步」,趁新一屆國會還未開始,便趕在即將完結的國會出招,修改憲法中「債務煞車」的限制。由他領導的中間偏右政黨基民盟(CDU),與社民黨(SDP)及綠黨(GRÜNE)達成協議,在三月中於聯邦議院以五百一十二票贊成、二百○六票反對下,成功通過三分之二的修憲門檻,令政府可大幅舉債。
專家指在新的國會內,執政黨的勢力不及從前,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以及極左翼的左翼黨(Die Linke),合共獲得超過三分之一的席位。
有鑑於AfD強烈反對擴大政府開支,以及反對增加政府債務,認為擴大軍費開支會增加納稅人負擔,左翼黨亦同樣反對增加軍事開支。在兩極端立場政黨明顯不支持「一兆歐元計劃」下,默茨才偷步出招,令新國會上場後,即使兩黨聯手,亦不夠票推翻今次修憲結果。
默茨透過修憲解除政府大幅舉債的限制,其口頭禪「德國要回來了」,令他風頭一時無兩,在國內人氣急升。事實上,他以往從政經歷只是半紅不黑,更從未在政府擔任要職,現時可說其「第三人生」的勝利。
有分析指,若德國無上限的舉債,擔心或會重蹈二次大戰前的經濟困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戰敗國簽訂《凡爾賽和約》,被逼支付高額賠款,政府選擇透過大量印鈔支付賠款,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希特拉(Adolf Hitler)掌權後,德國面臨經濟大蕭條,失業率高達三成,納粹政府透過大規模發鈔票、隱藏國債來推動軍事與基建。
這種方式雖然短期內刺激了經濟,使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二以下,但實際上是靠巨額債務支撐,導致債務違約,最終選擇透過戰爭掠奪資源來維持經濟運行,並將「生存空間(Lebensraum)」作為主要戰略,是觸發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經濟因素之一。
法學專業畢業的默茨曾擔任法官和企業律師,八九年首次當選歐洲議會議員,任職一屆後於九四年進入德國聯邦議院,成為基民盟的財政政策專家。他是已故財政部長、德國財政保守主義代表人物蕭伯樂(Wolfgang Schaeuble)的得意門生。

在黨內曾被邊緣化
默茨於千禧年代初期在基民盟掘起,成功當選基民盟黨團主席,惟可惜活在同年當選基民盟主席的默克爾(Merkel)陰影之下。兩人成為黨內主要競爭對手,○五年開始由默克爾主政,基民盟的政治路線逐漸向中間派靠攏,黨內保守派影響力大不如前,默茨作為典型保守派代表,在黨內逐漸被邊緣化,最後意興闌珊,○九年完全退出政壇,繼續從事法律行業,又於多間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直到二○一八年,默克爾宣布不再競選基民盟黨魁,默茨才重返政壇並競選黨主席,但兩度競選皆失敗,外界認為他是過氣政治人物。不過,他在二二年第三度競選黨主席,最終成功當選,現在更登上總理寶座。

雖然默茨屬於中間派,但在移民立場上卻偏右,取態甚為強硬,力倡強化邊界管制與對難民的拘留措施,他又承諾不讓打出納粹口號的「德國選擇黨」加入執政聯盟,吸引不少中間派選民的支持,認為他夠強硬,希望在刻下環球亂局中帶領德國創出新機。
「重新武裝歐洲」計劃 歐盟成員心思各異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月提出一項名為「重新武裝歐洲」(ReArm Europe )計劃,內容是融資八千億歐元,提升歐洲各國的國防能力,並加強對烏克蘭的軍備支持。
馮德萊恩表示,計劃是為了建立一個「安全且有韌性的歐洲」,着重使用歐盟目前掌握的財政槓桿,幫助成員國快速且大幅增加國防支出。輿論認為,此計劃是歐盟擺脫對美國安全依賴、建構戰略自主的關鍵一步,惟一眾歐盟成員國心思各異,儘管計劃雄心勃勃,但仍面對不少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