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07:51 2023-08-28

移民潮、貪新鮮、對動物沒有承諾等原因而棄養,令動物流落街頭,幸運的獲救,希望有人領養,有人愛惜。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NPV)每月舉行領養日,為一班唐貓唐狗尋家,同時協會獸醫Dr.Philip會向我們講解領養成貓成犬的好處,以及毛孩剛到新家的注意事項。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剛於月初在荔枝角D2 Place舉行的領養日,有六隻唐狗、一隻貴婦狗以及十三隻唐貓參與。
可能大家會有疑問,協會沒有外展救援行動,為甚麼會有這班唐貓唐狗供市民領養?協會的高級幹事(公共關係及倡議)Louis說,這班唐貓唐狗是由獨立義工所救援及暫托:「協會沒有暫托中心或狗場,而社區內有不少獨立義工需要幫助,單憑他們的個人力量為毛孩尋家比較困難,故協會設立一個平台,讓他們可以為暫托的唐貓唐狗尋家。大部分的獨立義工帶同流浪貓狗到診所進行絕育或曾申請協會的『流浪動物醫療基金』,診所職員都會詢問他們家中會不會有其他毛孩需要出領養,如果有的話,我們會為他們登記成為協會的義工,安排他們參與領養日,而現時活躍的義工約有二十至三十名。」Louis補充說若毛孩不曾享用協會的服務,獨立義工亦可登記參加領養日。
唐狗經常被誤會
記者在領養日開始兩小時到達現場,前來的市民不多,Louis說每次領養日的領養率約有六至七成:「因為我們堅持只為唐貓唐狗尋家,普遍大眾對唐貓唐狗的認識未必很深,特別是唐狗,仍然覺得唐狗好惡、好大隻,所以更加需要讓唐貓唐狗多曝光,即使沒有市民領養牠們,也可以讓大眾接觸牠們,消除對牠們的誤會。」
雖說只幫助唐貓唐狗尋家,但現場看到一位義工手抱一隻身形十分瘦削的貴婦狗吉吉,Louis說:「十歲的吉吉是一個月前被診所護士在上班途中所救獲,護士看到牠半癱在地上,於是帶牠會診所醫治。吉吉當時皮包骨十分瘦,口內全是爛牙,指甲長至彎曲,屁股黏着便便,導致皮膚出現潰爛,護士為牠沖了三涼,每次流出來的水都十分污糟,同時牠走路時後腳會吊起,明顯有傷患,情況十分惡劣,難以想像牠經歷過了甚麼。
另外我們發現吉吉不懂得低頭飲水,加上牠看到陌生人就會全身發抖,我們懷疑牠是被非法繁殖場所遺棄,或是被前主人長期困籠所致。幸好經過醫護的悉心照料後,現時牠能自行進食,看到陌生人也不會全身發抖。希望能有愛心人士帶牠回家,過一些安樂的日子。」
NPV的領養的手續與其他領養機構類同,填寫表格後,義工會現場詢問申請人的基本資料,初步審批合格後,會交由暫托義工進行家訪。
領養日完結後,記者向Louis查詢申請領養情況,她說:「只收到四張領養申請表格,唐貓三張,唐狗一張,都是未滿一歲的幼貓幼犬。向來唐貓唐狗被領養的機率都不太高,但我們都會繼續幫助這班唐貓唐狗。」
推行「人人都是義工」
NPV不設外展救援,Louis說這是協會向來的宗旨:「我們想向市民推廣『人人都是義工』的想法,每位市民看到需要救助的流浪動物時,只要他們行多步就可以拯救一條生命,希望社會不要依賴單一機構或動物義工,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這理念要植入市民的腦中是比較難,但我們會一直推行下去。」
有時候市民不是見死不救,而是能力所限,特別是金錢方面,而NPV的「流浪動物醫療基金」正是解決這問題。「流浪動物醫療基金」成立於二○一○年,目的是以有系統的方法籌集資金,幫助需要治療的社區動物。Louis說基金較偏心只會幫助唐貓唐狗:「名種貓狗未能受惠於基金,唐貓唐狗是弱勢之中的弱勢,未必會得到太多人幫助,但我們不希望市民忽略牠們。」
若市民在街上需要救助的流浪動物,可致電NPV的緊急醫療熱線(23915911), Louis說:「市民可先將流浪動物希帶到診所作初步治療,而初次的診金需由申請人支付,約二千元以內。之後診所獸醫會即時評估送院動物的傷勢來作出基金審批。若成功審批,動物會即時入院作進一步治療直至康復,而醫療費用則由基金支付,申請人無需負責。」Louis亦說一日內便會完成審批,不希望動物的治療受到阻礙。如市民想進一步了解基金的申請詳情,可到NPV的網頁內查看。
救助受傷社區動物之外,NPV還推行「全港社區動物免費絕育計劃」,主要是為沒有晶片且六個月大以上的唐貓唐狗提供免費絕育手術,以免牠們過度繁殖。Louis說:「每星期診所有兩日是絕育日,由三位醫生負責,每日可為二十至三十隻唐貓唐狗做絕育手術。傷口會使用溶線處理,手術期間亦會為牠們注射消炎、止痛及抗生素針,不需覆診。現時診所只有十三至十四名醫生,人手不是十分足夠,但我們不希望停止免費絕育服務,因這是我們向來推崇的理念。」
鼓勵領養成貓成犬
幼貓幼犬向來都是領養的「搶手貨」,相反一歲以上的成貓成犬則無人問津,Louis說過往曾有領養人因幼犬的體型變大,不再BB樣而退養。其實成貓成犬和幼貓幼犬同樣需要家,NPV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獸醫Dr.Philip說:「部分申請人在領養毛孩時都不會知道牠們的最終體型,特別是幼犬,三個月和四、五個月體型已經好大分別。成犬的體型大多都定下來,且牠們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比較少行為問題,特別適合新手家長。而幼貓幼犬精力旺盛,家長要付出更多時間陪伴及教育牠們。」
此外Dr.Philip建議家長為毛孩絕育,他說:「建議六個月大的幼貓幼犬做絕育手術,因為絕育可減少隨處撒尿等行為問題外,亦可減少患癌的機會,雄性是睪丸和前列腺癌,雌性若子宮含膿則有生命危險。」
健康之外,當毛孩剛入住新家時,Dr.Philip說要讓牠們逐步適應:「狗狗的適應能力比貓貓快,家長可先讓毛孩待在房內,從細小空間開始讓牠們習慣新家的環境及氣味,待適應後便可帶牠們走出房間,與牠們一同探索新家每一角落。」
【東周刊】更多精彩 敬請瀏覽
《東周網》:www.eastweek.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