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雞肉會敏感痕癢出疹? 專家獸醫解構毛孩皮膚問題及預防對策

更新時間:15:54 2025-11-12
發佈時間:15:54 2025-11-12

坊間常說高蛋白質食物以及香港的潮濕天氣,導致毛孩出現難以根治的皮膚問題,但究竟是事實還是傳聞?今期請來專長醫治毛孩皮膚病的獸醫Dr.Carmel,拆解以上迷思。

若毛孩患有皮膚病,飼主都會四出尋求醫治方法,避免愛寵飽受紅腫痕癢之苦。法國鬥牛犬Winter四個月大時已有皮膚問題,耳朵、身軀、尾巴、腳趾會出現紅點。如Winter抓破皮膚致結焦,該位置長不出新毛髮。為了改善Winetr的皮膚問題,家長Brian讓Winter接受過敏血液測試,結果顯示牠對牛、雞、豬、羊等多種食物過敏,同時亦對草地和泥土過敏。
由於Winter一年四季都會出現皮膚問題,家長Brian讓Winter進行脫敏療程(稱為「免疫治療」),獸醫會按測試結果處方抗敏「疫苗」,注射後能增強體內對特定致敏原的免疫力。整個療程為期約一年半,大約需注射二十六針。頭一、兩個月需要每三至四日注射一針,穩定後就每個月一針。但獸醫說療程不能百分百根治,只能減低痕癢,減少服藥。
究竟皮膚病是否真的不能完全根治?能否預防?就由專長醫治皮膚科的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獸醫Dr.Carmel Taylor解答,她亦是亞洲獸醫皮膚學會的創始成員。


食物不是主要元兇

香港常見的貓狗皮膚問題包括有搔癢、舔舐或抓撓;毛髮掉落或出現禿塊;皮膚紅腫,可能出現疹子或丘疹;皮膚出現過多皮屑,或有油脂積聚和異味;出現結痂、水泡或膿包,而成因是由真菌或寄生蟲引起,亦有可能是荷爾蒙問題、免疫系統疾病。
但Dr.Carmel表示最常見的皮膚病成因仍然是過敏,大多數毛孩會對花粉、黴菌、塵蟎或粉蟎產生過敏反應,「我有大約百分之九十病例都涉及過敏性皮膚病,治療過敏性皮膚病具挑戰性,因為每隻毛孩的過敏程度、屬性不一,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
至於食物過敏方面,美國愛護動物協會(ASPCA)和網路醫生網站(WebMD)就列出了十種毛孩容易過敏的食物,分別是牛肉、乳製品、小麥,雞肉、蛋、羊肉、大豆、粟米、豬肉及魚。不過
Dr.Carmel指出因食物而過敏的全球案例相對較少,不是過敏的主要成因,故飼主不應盲目跟隨,畢竟每隻毛孩的身體狀況不同,胡亂戒吃或會影響牠們吸收足夠營養。
大部分飼主認為香港的潮濕天氣,亦是令貓狗有皮膚問題的成因之一。雖然潮濕有利細菌與酵母菌在皮膚上生長,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潮濕氣候,能直接引起皮膚問題。不過,濕度高的環境有利塵蟎和粉蟎繁殖,而蟎類正是毛孩過敏的主要致敏原之一。
某些品種犬天生容易罹患遺傳性皮膚病,如貴婦犬、柴犬、法國鬥牛犬、沙皮狗等,領養前可先考慮品種。

初期徵狀不明顯

獸醫會因應毛孩的皮膚問題特性而決定治療方案,以毛囊蟲症為例,若病情較輕微,牠們會不藥而癒。若嚴重則須處方口服藥如Ivermectin、BRAVECTO口服咀嚼粒或外用藥水Amitraz。如同時感染細菌和真菌,亦會處方抗生素等藥物。
若過敏因花粉、黴菌,塵蹣而引起,治療方法要視乎毛孩對致敏原反應的強烈程度,普遍會使用類固醇來減輕紅腫、灼熱及痕癢,但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或突然停止服用可能會出現副作用,服用時必須遵循獸醫指示。
若治療一個月仍沒有好轉或經常復發,建議飼主諮詢具皮膚科專長經驗的獸醫,或轉診至皮膚專科獸醫,接受更準確的治療。
接觸過不少香港毛孩的Dr.Carmel覺得普遍香港飼主都十分謹慎對待毛孩的皮膚問題,一旦發現毛孩皮膚有異樣,會立刻求醫。
過敏引起的皮膚問題初期的徵狀不太明顯,如貓咪因搔癢而過度舔毛,狗狗經常舔腳趾間,飼主會以為這是貓狗的正常清潔行為,直到出現脫毛或皮膚受損才發現是皮膚問題。Dr.Carmel提醒飼主,狗狗不像貓咪會經常清潔身體,一旦發現牠們頻密舔某身體部位,可能是受痕癢困擾,應盡快求醫。

 

多到戶外活動助減敏

皮膚問題難完全根治,但仍有預防方法。Dr.Carmel指有研究顯示,生活在鄉村環境或與其他動物共同生活的貓狗,較少出現過敏性皮膚病,這是因為牠們從小接觸多種無害細菌,有助免疫系統變得強壯。相反,生活在城市或經常洗澡的毛孩,過敏性皮膚問題的比例則較高。
因此建議飼主從幼犬時期開始,多讓狗狗到戶外活動,讓牠們滾草地或沙地,弄髒一點都沒關係,回家抹乾淨便可。若太污糟,可以用無皂洗毛液及溫水為狗狗洗澡。
另外,飼主可以每星期為毛孩在家檢查皮膚,包括腳掌趾間、肚皮、腋下、腹股溝、尾巴附近的皮膚,有沒有發紅、發黑、出現腫塊、潰瘍、腫脹及增厚。另外用手指掃開背脊毛髮,檢查有沒有脫毛、結焦、腫塊,以及因乾燥造成的皮屑。
除了以上部位外,Dr.Carmel發現不少飼主會忽略清潔耳朵,不少貓狗的耳朵疾病都因皮膚而引起,因為耳朵皮膚有特殊的捲曲結構,若不做好清潔,容易造成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外耳炎、中耳炎和內耳炎。耳朵有少量耳垢是正常,如過多或帶有黏液,耳朵出現紅腫及有異味,飼主觸摸毛孩耳朵時,牠們感到痛楚而避開,即耳朵有毛病,應盡快求醫。

 


如何為貓狗清洗耳仔?

 

耳朵的皮膚結構比其他部位特殊,若飼主日常沒有做好清潔,恐令毛孩的耳朵受細菌或真菌感染,而引起外耳炎、中耳炎和內耳炎。
飼主可以使用家庭獸醫推薦的洗耳水,首先將洗耳水滴入耳道內,用指腹輕柔地按摩。毛孩會因感到痕癢而搖頭,耳內的污垢亦會一拼甩出。最後,飼主可以使用棉花球抹去剩餘的洗耳水和污垢。若毛孩耳朵不是十分污糟,建議每三至四星期清洗一次;若毛孩耳道較狹窄或耳垢較多,建議每兩星期清洗一次。如果毛孩經頻密抓耳朵和甩頭,耳朵有異味,可能耳道正在發炎,不能用洗耳水來解決,應盡快帶毛孩到獸醫診所檢查。

立即追蹤《東周刊》全新WhatsApp頻道,緊貼全城熱話、突發猛料、獨家消息!
https://bit.ly/4gnv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