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7:08 2025-10-09

《施政報告》2025向各位寵主「派糖」,宣布推行容許狗隻進入食肆的牌照,這樣寵主帶同狗狗外出用膳的選擇增多,亦不用每次都坐在戶外。雖然政策還處於諮詢階段,但寵主們可以預先與狗狗做好準備,學懂餐廳禮儀,狗狗便可以與寵主一同開心用餐。
可能大家會疑惑為何狗狗進入餐廳需要學禮儀?現時一般寵物友善餐廳提供室外座位予寵主和狗狗,假若政策實行後,容許狗狗進入餐廳的室內範圍,狗狗或會對餐廳的事物產生好奇而出狀況,因此有需要學懂禮儀。
時刻留意狗狗狀態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高級行為支援導師(行為及訓練)梁雪萍(Lily)說,寵主帶狗狗一同到餐廳用膳首要是選擇位置,若餐廳沒有劃分出寵物區,寵主最好選擇沒有太多陌生人經過的位置,旁邊座位亦沒有其他狗狗,避免牠們在寵主用膳時交朋友及玩耍,因為餐廳不是一個很好的社交場地。
寵主用膳期間須時刻留意狗狗的狀態,例如餐廳環境、陌生人會否令狗狗感到壓力和不安而向寵主尋求安慰,因此寵主不能抱着「我有我食,你有你躺」的心態用膳。
Lily說狗狗沒有餐廳的概念,若寵主習慣在家中與狗狗分甘同味享受美食,牠們或會興奮撲上餐枱「搵食」。因此不要讓狗狗坐在大腿上或佔用座位,當狗狗與食物距離近,牠們可能會用手觸碰、用鼻嗅聞食物,不衞生之餘,狗狗或會吃下不該吃的食物。
另外Lily建議將狗狗安定在一個位置,盡量緊靠在自己身邊,不要阻礙行人通道,以及一定要上繩並拖實狗繩。寵主每隔一段時間要留意狗狗的狀態,例如會否有不耐煩的表現,如站立轉圈、輕促地發出「哼」的氣音、耳朵向後、依偎在寵主身旁,此時寵主可以給牠們玩具來解悶,但最好不是發聲玩具,亦不會令狗狗越玩越興奮。建議寵主可準備藏食玩具,讓狗狗玩尋寶遊戲來自娛解悶。但Lily提醒飼主,藏食玩具的難度系數不要太高,這樣會令狗狗失去玩的興趣。
專注力訓練
餐廳的環境、食物、陌生人和聲音對狗狗來說都是一種刺激,會引起牠們的好奇心,難以乖乖待在寵主身邊。
Lily建議飼主可在家中與狗狗進行專注力的訓練,首先飼主將零食藏於掌中,後讓狗狗嗅聞,令牠們知道飼主的手中是有零食。然後飼主將藏有零食的手放在鼻前,狗狗雙眼自然會追着看,同時盯着飼主,此時飼主便可以給牠零食,並讚賞牠。重複進行練習後,當狗狗分心時,飼主將手放在鼻前,便可抓住狗狗的專注。
專注力訓練外,侍應生收拾時,或有機會令食物掉在地上,可能會被狗狗誤食。寵主可以先讓狗狗學懂「Leave It」指令,訓練時準備狗狗喜歡的零食或玩具,將其放在你面前,並用手稍微遮蓋或握住。當狗狗想取得零食或玩具時,對牠說出「Leave it」。若狗狗能停止嘗試取得零食或玩具,將頭移開或看着你,立即給予獎勵,這代表牠成功執行了指令。當狗狗熟練指令後,寵主可慢慢將食物或玩具丟到稍遠一點的地方,加強狗狗的專注力訓練。
若狗狗分心,寵主不能以零食抓住狗狗的專注力,建議帶狗狗到戶外走走,嗅聞一下花花草草,讓牠們平靜一下,待冷靜過後才回到餐廳。如果狗狗仍表現出不耐煩,寵主應帶狗狗離開餐廳,避免增加牠們的壓力。
推動「人寵共融」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一直致力推動建設「人寵共融」社區,在「准許狗隻進入食肆」議題上,愛協於《施政報告》二○二五公眾諮詢時已向政府提交政策及建議,主張寵物友善措施應涵蓋「食、住、行」三大範疇,包括讓狗隻進入食肆、放寬房屋政策對飼養狗隻的限制、擴展公共運輸接納度。
政府今次推行牌照的政策,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動物福利(營運)副總監連俊雄(Peter)表示有助推動人寵共融,透過明確的指引與規範(如特殊牌照、衞生管理標準),可以為商戶與公眾提供清晰框架,有助構建更具包容性與同理心的社會環境。讓動物被視為家庭成員的理念得以實踐,這正是現代動物福利價值觀的核心。
Peter希望社會以理性態度討論共融模式,建議政府推行政策時配合公眾教育,推廣負責任寵物主人的觀念,從而減少潛在衝突。
待家狗狗亦是政策的受惠者,Peter指香港居住空間有限,領養狗狗時,領養者或會考慮到除了家之外,戶外活動空間是否足夠。若寵物友善空間增多,能減低他們的疑慮,鼓勵更多人選擇領養。同時當市民看到社會對寵物變得越來越友善時,或會驅使他們領養狗狗,為等待家庭的狗狗帶來更多機會。
政策處於諮詢階段,尚未正式開放申請,但愛協向有意申請的餐廳提出一些建議,做生意的同時亦可保障狗狗的福利,一是避開擁擠或高溫處,規劃出毛孩區域;二是制定應急方案,為職員提供培訓或聘請有飼養狗狗的職員,一旦狗狗情緒不穩而引望起衝突,職員亦有能力控制情況;三是確保環境舒適及符合公共衞生標準。
最後Peter呼籲寵主應根據狗狗的性格、健康與適應力來判斷是否適合到訪餐廳,以狗狗福利為優先考量。
寵主心聲 盼望和諧
現時寵主帶同狗狗到餐廳用膳會受到很多限制或遭人白眼。經常帶同愛犬「Raven」和「Dove」外出的Erica說,大部分「寵物友善」餐廳都是「踩界」做生意,將座位設於餐廳範圍以外的地方,如室外或商場範圍,就不會觸犯法例。但設於戶外或商場範圍的座位有限,每次到訪都需要提前預約。有時候即使成功預約,亦有可能因食環署職員到餐廳巡查而被取消。同時夏天在室外用膳,寵主和狗狗都會覺得辛苦。
雖然坊間很多商場都推行寵物友善,但商場內的餐廳則不是寵物友善,「正常人逛街後自然會到商場的餐廳用膳,但法例令情況變得矛盾。」Erica說。
社會上總有人是不喜歡狗狗,或者對狗狗產生恐懼,Erica認為餐廳最好劃分寵物區域,這樣就不用與其他食客產生不必要的摩擦。她亦建議飼主自備狗狗的用品,如水盤、食盤、尿墊等。
貓貓能否進入餐廳?
除了狗狗之外,不少寵主都會帶貓貓出街,究竟牠們又能否進入餐廳呢?
根據現行香港法例,《食物業規例》(第132X章)第10B條只明文禁止狗隻進入任何食物業處所(包括餐廳的室內或露天座位區),導盲犬及執行法定任務的狗隻除外。違者最高可被罰款港幣10,000元及監禁三個月。換言之,若餐廳願意,法律上是可以讓寵主帶貓貓進入餐廳,不屬違法。
但貓貓的性格比狗狗更敏感,不建議帶貓貓到人多擠擁的餐廳,以免嚇壞牠們。若寵主好想貓貓陪自己用膳,應做好安全措施,將貓貓安放在寵物車或袋內,蓋好車蓋,不要讓貓貓有機會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