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粵劇│傳承中華文化 當幼稚園生碰上「查篤撐」
兒童粵劇│傳承中華文化 當幼稚園生碰上「查篤撐」
更新時間:10:35 2023-07-25
發佈時間:10:35 2023-07-2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可歷史悠久並不等如古老乏味。無論是粵劇的唱做唸打,或是中國語文的之乎者也,只要透過趣味盎然的方法傳承,一樣可以引起新生代的濃厚興趣,讓他們主動走進博大精深的寶庫中,認識中華文化、歷史、哲學,以至傳統藝粹,提升個人素養。

推動兒童粵劇教育

粵劇是香港首個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梨園老倌劉惠鳴(嗚姐)一直致力推動兒童粵劇教育。最近她應香港電台第五台的邀請,帶同兩位「小老倌」關楚燁和李海晴出席「童學做個小老倌」示範講座,向過百名幼稚園學生解說及示範粵劇藝術的基本功。
嗚姐認為學粵劇無分年齡。「現時有不少學員都是在讀幼稚園便開始學粵劇,我教過年紀最小的只有三歲。有些小朋友是天生喜歡粵劇的,即使父母並非愛好者,他們在電視、網絡、戲棚等看到粵劇表演,便非常神奇地自然愛上了。不過就算年紀小,學粵劇也要態度認真,學習正統的基本功,不可視之為唱遊,否則將來要糾正陋習就會比較困難。」
為吸引小觀眾的注意力,嗚姐特別安排兒童粵劇演員在「童學做個小老倌」示範講座中粉墨登場,表演折子戲《紫釵記之拾釵》。「我會把這個示範講座比喻為播種,目的並不是要小朋友入戲行,而是希望他們日後會喜歡看大戲,意識到這門傳統藝術的存在價值。」
示範講座中,幼稚園生除了看到折子戲,還跟嗚姐學習基本功。「小朋友的反應比想像中好,教他們做的動作都能做到,而且做得很優美,實在難得。」嗚姐覺得教小朋友最難的地方是抓住他們的專注力。
「小朋友的專注力只能維持大約15分鐘,所以通常學半個小時便要小休一會。有時候加入道具輔助亦可提升學習興趣,例如讓他們揮舞一下水袖、纓槍和劍等,他們就會覺得很有趣,踴躍地嚷着要學。」現場所見,一眾幼稚園生都很開心地投入嗚姐所安排項目,還表示想學粵劇,做到跟演出折子戲那兩位姐姐一樣厲害。看來嗚姐撒出的種子已開始發芽了!

劉惠鳴(嗚姐)視參與講座和表演為播種,希望小朋友日後會喜歡看大戲。
劉惠鳴(嗚姐)視參與講座和表演為播種,希望小朋友日後會喜歡看大戲。

競賽中學習中國語文

無獨有偶,灼見名家傳媒社長兼行政總裁文灼非也覺得,要引起年輕一輩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興趣,繼而提升語文水平,可以走出課室,用活潑生動的方式激發學習動力,例如問答比賽。
灼見名家傳媒今年第三度主辦「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並由香港電台擔任媒體支持機構。文灼非謂:「聽聞有人覺得中文難學,甚至幾年前有人形容中學文憑試的中國語文科是『死亡之卷』,我覺得很可惜,沒理由自己的母語和文化反而成為同學的負擔,所以萌生舉辦小學校際問答比賽的念頭,希望在同學功課和考試壓力不太大的時候,藉競賽吸引他們多看中文書,多認識中國文化,多了解歷史。」

認識故宮文化精品

配合比賽宗旨,本屆總決賽選擇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讓同學有機會認識故宮的歷代文化精品,對中國文化和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此外,總決賽亦加入有關故宮的文物題、歷代名人故事影片題,以及與詩詞格律和平仄聲韻相關的題目,以擴闊參賽同學的知識領域。
從近七十支隊伍脫穎而出,晉身總決賽的學校包括:英華小學、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樂善堂梁銶琚學校。文灼非表示同學們的水平很高,面對新設的題目品種都表現得非常好,學習得很快,完全流露對中華文化的熱愛。「香港難得有這麼好的兩文三語語言環境,我希望大家能夠把握這個優勢,練好中、英文,好讓自己走到全世界都可以得心應手。」

溫故知新長知識
想跟同學仔一齊溫故知新長知識,可重溫港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童學做個小老倌」講座》,以及收看本周六(7月22日)晚上7時,在港台電視31、港台網站台(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播映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