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迎來冬至節氣了。冬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在過去冬至也被視為「四時八節」之一,並且在民間現在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吉之日,因為冬至節氣開始陽氣開始上升了,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人們會進行各種祭祀活動,以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平安。農耕的人視冬至為一年中最關鍵的一天,老人們說「冬至有三怕,年景一般化」,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冬至節氣當天如果出現了三種天氣現象,那往往預示著來年的年景很一般,也就是年景不好,所以農民才會害怕。這三怕分別是指打雷、西北風和天氣不冷。
1.怕打雷陰陽失衡自古以來關於冬季打雷,確實是非常忌諱的。尤其是冬至節氣這樣的重要的日子,人們會認為當天打雷有不好的預兆。
在民間,人們認為冬至時節如果打雷又閃電,那麼來年的年景就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冬至是陽氣開始上升的節氣,如果此時出現雷電,就意味著陰陽失衡,氣候異常。這種異常的氣候會導致農作物生長受阻,甚至引發災害。
也確實有不少這樣的農諺,比如「雷打雪,人吃鐵」、「冬月打雷,遍地新墳」等,佐證了冬至有三怕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2.怕西北風老祖宗傳下來一句諺語「冬至西北風,來年乾一春。」,如果在冬至節氣當天,刮很大的西北風,那往往預示著來年的雨水很少,特別是開春之後降雨稀少。「春雨貴如油,一滴值千金」,開春以後雨水少,那麼農作物播種、生長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農民才會擔憂。所以過去人們在冬至這一天特別關注風向。
3.怕冬至大熱頭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並且隨著冬至的到來,天氣也是應該越來越冷了。可如果冬至節氣的時候還不怎麼冷,那就不是好事情了,因為「冬至大熱頭,明春凍死牛。」
它的意思是說冬至節氣還非常地暖和,往往預示著這個季節的冬季來得晚,那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還很冷,最怕的就是出現下雪、大降溫這樣的「倒春寒」天氣了。這種異常的氣候會導致農作物生長受阻,甚至引發災害。
冬至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是一個吉日。《漢書》曰:「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這還不是大吉之日嗎?應該慶賀。還有在《晉書》中也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的記載。
古人在上古時代已經掌握到了冬至的現象,並設為一歲之首。《四書章句集注》雲:「造歷者以上古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為歷元」。元代天文科學家郭守敬總其成的曆書《授時歷》,根據太陽晷影實測,成了漢代以來以至清初推驗最精準的曆書。而《授時歷》「上推春秋以來冬至,往往皆合」(《元史》)。歷代的中國掌握了冬至在歲時中的關鍵意義,測得了陰陽循環一元復始在冬至。
古人說冬至是「轉運的日子」,是因為,他們相信,「不破不立」的道理。 尤其是那些不順的人,更應該重視和好好珍惜冬至帶來的啟示。因為,「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冬至這天陰陽相爭,雖然仍然每天白天是短的,黑夜是長的,但從這一天開始,每天的白天都會比之前更長一點。雖然氣溫還會下降,但是當趨勢變了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春天到來的希望,就像民間久遠流傳下來的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表現出了氣溫規律和新生氣象。
冬至啟示人們,要想辦法靜下來,在根本上改變自己的行為,這樣迎來「否極泰來」。 因此,古人認為,冬至到了,除舊迎新,是應該靜下心來總結過去和計畫新一年的時候了。這就是古人認為冬至是轉運的日子的真正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