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3:42 2023-12-03
去年七月,男團MIRROR演唱會屏幕墮下壓中舞蹈員;同年八月,油麻地母嬰健康院冧鐵閘,壓死女保安;至九月,安達臣道地盤天秤倒塌,釀成三死六傷;今年又接二連三發生吊運意外,令坊間對提升職安及勞工保障的聲音越來越大。
蕭倩文四年前接棒出任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她至今仍堅持親赴現場陪伴家屬。
新聞媒體只會報道意外事件一至兩天,但涉事家庭要面對的,卻是漫長人生,蕭倩文認為,陪伴走過哀傷,預防悲劇重演,是她工作的重中之重。
「突然破碎的家庭,最痛心是來不及好好道別。」進出醫院和殮房,眼前是驚聞噩耗的遺屬,教作為兩女之母的蕭倩文學懂珍惜,活在當下,「每年有二百幾宗致命工業意外,這不只是一個數字,因為每條人命都背負着一個家庭。」
「拆屋工友今朝過身了。」葵涌發生致命工業意外,一名工人在清拆丁屋時被石頭塌下壓倒昏迷,只一晚就傳來死訊。訪問在工權會位於藍田的辦事處進行,一臉疲累的蕭倩文,未及和記者交換名片,就報上噩耗,「一年二百幾宗致命工業意外,差不多幾日就一宗,嚴重受傷的更多。」有拆村屋被活埋、搭棚工人從高處墮下、不幸被跌下的工字鐵擊中等,自年初以來,單是涉及吊運的工業意外,已超過十宗,合共奪了六命。
「去年有幾宗工業意外廣受關注,加上社會少了政治議題,令工業意外多了媒體報道,或者令人誤會,以為情況嚴重了,但其實工傷意外一直都好多。」蕭倩文說,據勞工處統計,去年有三萬二千○二十六宗職業傷亡個案,死亡人數二百六十六人,驟眼看也許只是一個數字,實質卻是一條條的人命,每條人命均背負着一個家庭。
她就在工權會專頁寫了名為「我眼中的蔣惠」的手記。蔣惠是安達臣道天秤意外死者許文明的遺孀,早前因乳癌病逝,遺下兩名年幼女兒。她的悲慘故事曝光後,四方八面的支援不絕,但這個身患重病的媽媽,卻在生前主動叫停捐款,又婉拒外界為女兒成立教育基金,認為孩子要努力走自己的人生路。其知足感恩的人生態度,令人敬佩又感動。
耐心陪伴助渡難關
「意外後和蔣惠接觸很多,她是個豁達自在的人,我好想寫下和她相處的點滴,讓更多人知道惠是一個怎樣的人。」兩人儼如朋友的關係,蕭倩文直言很難過,「好多正規社福機構,要求職員與服務使用者保持一定距離,但這裏沒有太多這樣的框框,一來我不是社工,二來工權會的傳統是以人為本,同事放假會和家屬食飯,大家更接近朋友的關係。」
順德出生的蕭倩文,十七歲移居香港讀中四,努力融入本地生活,中學畢業後輾轉考入理大,修讀社會政策及行政系,現在已是兩女之母,「中學畢業後做過一年多新來港服務,之後在IT公司做,覺得不適合,還是喜歡做對人的工作。」廿四歲加入工權會,那年環球貿易廣場發生致命工業意外,升降機機槽臨時工作平台倒塌,六名清潔工人墮下死亡,她跟同事趕赴現場,陪着家屬,提供支援。
「跟進個案是工權會好重要的工作,到今日我仍然會去醫院支援。」她會跟認識十幾年的家屬閒話當年,大家都記得這個默默站在一旁抹淚的「瘦削𡃁妹」。
「經驗雖然多了,但情緒仍會被牽動。」蕭倩文說,有些家屬難以接受親人突然離世,情緒崩潰,有時甚至會指罵前來慰問及協助的人,她最初很在意,後來慢慢明白,不用太介意別人在那一刻是否接受你的幫忙,守候和陪伴,永遠管用。
來不及好好道別
「被人罵不好受,但理解家屬有不同的性格,換轉自己有家人突然離世,衝擊這樣大亦需要時間來消化和接受,自己不要太介意對方的反應。」她說:「試過有一次廿幾人在嚎哭,未行近,已有家屬痛罵叫走開,當其時都有少少灰心,但我們並無放棄,找身邊比較冷靜的親友傾,等了三、四小時,家屬冷靜之後便主動聯絡,如果當時一早便放棄,就不會有這個結果。」
由膽怯到鎮定自若,真正學懂如何安慰,她說是經歷母親離世之後的事,「以前純粹口頭上講我明白你,但不是真正明白,當你經歷摯親去世,你會更加明白他們的處境和心情。」驚聞噩耗的太太,突然破碎的家庭,最痛心是來不及好好道別,「我總相信,一家人將來總會重聚,有這個盼望,讓時間慢慢治癒,我一直保留和媽媽之間相處的點滴,我們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去相處。」
進出醫院和殮房,近距離看到無常的事發生,教蕭倩文學懂珍惜,活在當下,「我會寫日記,寫下個人感受以至和女兒相處的點滴,看到太多的例子,父母遇意外突然離世,到小朋友長大了,已記不起和父母經歷的片段,所以好想寫下來,就算人不在,孩子仍可以透過文字,知道多一點。」想起就做,不讓自己留下遺憾,「以為仍有時間,原來下一秒已經做不到,就如去探病,很忙、很累,因為惰性以為第二日未遲,但原來有時是會太遲。」
大女今年七歲,蕭倩文不諱言為人母後曾想過辭職,希望放更多時間在家庭上,「因為好多突發事件,基本上屋企人已經習慣了我食飯會遲到,或者食到一半不停講電話,甚至早走。」她口頭上通知了當時的總幹事陳錦康會走,但人生如戲,誰想到同一日,陳錦康中風倒下。由臨危受命到四年前正式接棒,蕭倩文形容是報恩,從此就沒有再想太多。
臨危受命不言退
事實上,工權會是一個只有十五人的社福小機構,蕭倩文形容是木人巷,「甚麼都要識,甚麼都要做,由文書、寫建議書申請資助、幫工友寫口供到跟進個案,基本上是一腳踢,我經常和新同事講,要學識嗌救命,有甚麼需要,一定要出聲搵人幫。」
沒有社署的定額資助,只靠如公益金的撥款維持服務,「其實要申請社署的恒常資助也不難,好處是資源比較多,但壞處是限制也多,如社署要求某些職位需具備社工資格,但這裏很多同事都不是社工,另亦要追數,會擔心變成重量不重質。衡量得失之後,決定維持現狀,寧願更多彈性,做事人性化一點。」她說。
除了為職業意外死傷者家屬提供支援,工權會另一項重要工作是爭取提升職安健水平。「工友入行前需考獲平安卡,但只用七小時去建立安全意識,根本是妄想。」蕭倩文認為,長遠做好職安健教育工作,刻不容緩,「日本的小學生,從小出街就會戴黃色的帽,安全意識好強,反觀香港效率行先,是很不同的價值取向。」
委託香港話劇團製作《顧己及人》工傷話劇,走進學校,她說是第一步,稍後希望將話劇內容製作成教材套,讓更多學校可以參與,長遠計,希望將職安教育納入中小學的正規課程。「教育是長遠的,不會即時見效,但不做的話,過多三十年都不會有改變。」她說:「如果老闆和管工,可以為員工提供安全的環境,而非只重視進度;專業人士的設計,不會只為靚而置工友於危險之中,很多意外其實都可以避免。」
維護生命第一
「同心實踐安全,維護生命第一。」蕭倩文說,近幾個月回家路上,在地盤上看到這幅橫額,總會駐足,當是懷念,因為這是安達臣道天秤意外遺孀許文明太太蔣惠的墨寶。
「今年初,有個建築公司老闆見到惠的親筆信,覺得字體好靚,邀請惠寫下職業安全的標語,印製在該公司的橫額和工作服上,時刻提醒大家安全的重要。」標語背後,意義重大。
「建築公司老闆是有心人,送了寫上『熱愛生命,啟發人生』的錦旗給蔣惠留念(上圖),又寫了親筆信給員工分享感受,成件事都好低調,整個過程基本上只有幾個人知道。」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