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2:00 2025-08-17

千禧年在香港出生的於德悅,現從事生成式人工智能(AI)教育研發,他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教學設計和科技碩士畢業生,曾參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Carl Wienman的團隊,研發出給醫科生用的模擬病人問診AI系統。
大學一年級時,他已開創了一個將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技術應用在教學上的網絡教學平台,成功獲得創投基金獎金;他更是程式設計馬拉松比賽(黑客松,Hackathon)常客,兩年間參加了超過三十場比賽,兩年前已被選為「全球五十強」黑客。
於德悅深明黑客松能有效吸引及培育創科人才,於是將這個比賽引入香港,希望打造一個潛力大且屬於香港的創科人才生態。

史丹福大學是著名的科技人才搖籃,不少殿堂級AI界科學家於該校任教,包括AI教母李飛飛及深度學習領域專家吳恩達。於德悅說:「學士畢業後便考進史丹福大學當研究生,並加入了物理及教育雙聘教授Carl Wienman的團隊,參與了專為醫科學生設計,模擬病人問診的AI系統。AI根據擬定場景扮演病人,訓練醫科生問診及判證,該系統現已在約二十間醫學院應用。」


進入史丹福大學前,他學士畢業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電腦科學系,該校以醫科聞名,起初他亦想攻讀心理學,但疫情關係啟發他臨時轉換跑道,「新冠疫情時要回港,加上時差問題,難以參與即場課堂研討, 只能靠上網課學習, 但體驗頗差,令我感受到科技提升在學習及生活的重要性,且前景遠大,故決定轉讀電腦科學系。」
美國科技界創業氛圍濃厚,於德悅被薰陶下,大一時與一班志同道合的同學開創網絡教學平台Quest2Learn,研究如何將VR及AR技術應用在教學上,希望以改善教育體驗為目標,也參考了網上捉精靈遊戲的技術,將VR及AR帶入實驗室,把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遊戲化。

開創網絡教學平台
他們還把研究拿去參加創投基金的比賽,得勝隊伍可獲得五萬美元的創投發展資金,但第一次因缺乏經驗而落敗,「那次失敗令本來十二人的團隊, 只剩下三人。我們重新出發,並在老師栽培下,翌年再參賽,期間亦主動向評審請教上次失敗原因, 結果挑戰成功。」及後他更將Quest2Learn引進香港,並得到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協助,令該系統已服務超過四百名大學及高中學生,讓他們能透過VR及AR環境實習STEM學科。
於德悅在大學時是程式設計馬拉松比賽(黑客松,Hackathon)常客。黑客松在美國極為流行,吸引不少有興趣透過科技解決各項生活問題的有志者參加,比賽通常連續兩日或以上,考驗參賽者的耐力及創科能力,出色的隊伍更有機會被大型科技企業或創投基金睇中,給予資金拓展業務。

「大一時第一次參加黑客松,那次跟一些大三及大四師兄組隊。自己是白紙一張,整個過程如瞎子摸象般。直至大三及大四再參賽時,我選擇和大一學生組隊,變成他們的導師,合作過程因教學相長而變得有意義。」這兩年間,他更密集地參加了超過三十場比賽。二○二三年更獲得著名的學生黑客松聯盟機構Major League Hacking(MLH)選為「全球五十強」黑客。
創科講求研發與應用,於德悅在大學暑假期間,曾先後到騰訊及微軟當實習生。「在微軟當暑期實習時,研究項目是怎樣更好地與AI溝通。一些擁科技背景的同事,寫了大量程式語言與AI溝通,效果欠佳。於是我嘗試用一般人的語言,好像教小朋友一樣和AI對話,果然溝通過程更順暢, 由此可見,AI
是文科與理科的合體。」於德悅小時候對歷史與社會學亦感興趣,沒想到這種文科思考模式,有助與AI溝通。

與理大合辦黑客松
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史丹福大學獲取了科技開發經驗後,於德悅開始思考未來創業方向。「美國及大灣區的創科氣氛均濃厚, 點解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創科文化卻不濃?參考美國創科的生態環境,透過黑客松營造了發掘與培育相關人才的土壤,創投基金及大型科技企業會給予優秀隊伍資金及發展機會。」

一直對科技及教育事業感興趣的他,遂將黑客松及AI教育生態帶到香港以至大灣區。去年,他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舉辦黑客松, 「這是我首次在香港舉辦相關活動,透過比賽與工作坊形式啟發學生創科的興趣, 並安排了十多名導師指導參賽者。活動結束後學生的反應是好玩及希望有更多同類比賽。」
按照美國的經驗,舉辦一場黑客松所需的人手約二十多人,這次活動移師到香港,於德悅坦言,困難之處在於連同他只有三個人,為了處理所有活動細節而疲於奔命。

未來數年是AI關鍵時刻
今年他與另一教育機構合作,舉辦了一連兩日的黑客松,當中更吸引了外籍參加者。這次安排了十多人協助,更從美國請來一些著名的大學講者及科技教育創辦人分享心得。這次比賽以教育科技為主題,除了AI教育外,亦擴展至成人教育及特殊教育在科技上的應用,並找來本地特殊學校的校長作導師,協助參加者明白用家的實際需要,啟發他們創立對社會有價值的研究。
今年初內地AI模型DeepSeek的出現,令全球刮目相看。於德悅強調,全球AI發展焦點在中美兩國,未來數年更是奠定全球AI主流方向的重要時刻,各國最終傾向選用哪個國家的AI系統,對國家發展有重大意義,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他希望運用美國AI發展模式在香港發揚光大,即是透過黑客松作為切入點,打造以AI為核心的創科生態,更容易吸引外國參加者來香港比賽,令更多地方的人認識及使用中國的AI系統。他深信香港擁有中西文化背景,具潛力協助內地AI系統在世界舞台佔一席位。
桌遊成親子活動
於德悅喜歡思考的性格,小時候已培育出來。他透露曾喜歡打遊戲機,但覺得太沉迷沒多大好處,後來在父母引導下愛上桌上遊戲,更成為一家的親子活動。
長大成人後,他與家人對桌遊的興趣沒減,「數月前才與家人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一個三日兩夜的Board game conference,會場內有各樣桌遊比賽可參加,並設研討會,是頗有趣的親子活動。」

「現在以科技教育為事業,很長時間要開着手機及電腦,故閒時反而想遠離手機,而桌遊能讓朋友或家人聚在一起,集社交及娛樂於一身,更可訓練思維。」於德悅說。
此外,圍棋等棋類活動同樣令他感興趣,「二〇一六年AI棋手Alpha Go戰勝南韓的圍棋高手李世
乭,是AI界的重大突破。當時我也很關注此事,更花時間了解為何Alpha Go能打敗人類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