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詩雅訪柬埔寨重整人生視獎項如浮雲:仲要擔心呢舊鐵? 劉偉恒由無望看見希望

衛詩雅訪柬埔寨重整人生視獎項如浮雲:仲要擔心呢舊鐵? 劉偉恒由無望看見希望

更新時間:15:41 2025-04-06
發佈時間:15:41 2025-04-06

窮得有一餐沒一餐的小孩,睜着滿是渴望的大眼睛,反覆吮着魚骨來充飢。一鍋只有零丁湯渣、食之無味的湯,已是全家一日的食糧。為了買一缸水,耗掉半日薪金:2.5美元(約港幣19.4元),而這缸水只足夠4天用。

親歷其境,貧困和荒涼,活生生的在眼前。有呼吸真的有希望?七天的柬埔寨之行,令演員衛詩雅及導演劉偉恒,不禁反思何謂生存及生活,衛詩雅哽咽着說:「當人哋担心緊下啖飯唔知仲有冇得食,你仲擔心有冇獎呢舊鐵?」

衛詩雅、導演劉偉恒及其太太及一對女兒「饅頭」及「包包」,一行五人,隨着宣明會赴柬埔寨,七天之行探訪分別在古倫及巴里寶等社區生活的多個家庭,了解民生,聽聽他們不一樣的故事。因感動因激動而哭了多次的衛詩雅,更是和助養多年的女兒首次見面。

由黑暗走到光明,由無望看見希望,憑着愛。

窮得只有空氣

首站是古倫,這是宣明會第一年進駐的社區,剛展開評估及提供初步支援工作。走進古倫,映入眼廉的,是乾涸的河溪,雜草遍滿的荒地,以霉舊木材簡陋搭建、難抵風吹雨打的木屋,就是當地居民的家,超乎想像以外的窮困,窮得只有空氣及愛。

衛詩雅和劉偉恒在古倫接觸的首個家庭,一直掙扎求存,一家七口,男主人因抱恙只可打散工,女主人是長期病患,也要竭力照顧五個小孩。在叢林及河溪找食物,發掘到野生香蕉甚或小蟹,已是非常幸運。如孩子病倒,別說診金,就連去醫院的車費也成問題。

另一個家庭,單親媽媽平時靠除雜草及採集腰果等雜活,不穩定地地賺取收入,以獨力照顧一對7歲及4歲的兒子。由於衛生環境不佳,常輪流生病,長子Khorn因常患病及要照顧弟弟,經常缺課。家中空蕩蕩,絕對是家徒四壁,令衛詩雅震撼的,是骨瘦如柴的4歲男孩,吮着已沒有魚肉黏附的魚骨來充飢。

吮着魚骨充飢

眼前全是超乎想像以外的艱難和窮乏,非常懷疑人生真的是否滿有希望。在首晚的分享環節中,心情沉重得難以形容,充滿的是無力感。劉偉恒說:「因為估唔到呢啲家庭嘅生活咁差,今日有得食,聽日唔知有冇。我不禁自問:『我同佢哋傾咗玩咗一日,其實可以令佢嘅生活有咩改變?』」

「我都係父親,如果我啲囡囡喺呢個環境長大,我會點呢?我問嗰位一家七口嘅爸爸有咩心願,佢話希望仔女唔好好似而家咁,想佢哋有書讀,將來有份工。見到呢位爸爸身體唔好,見到呢個生活環境,我真係唔知點答佢,因為我唔知道將來佢哋可以有咩改變,甚至覺得:『佢哋真係冇希望?』」劉偉恒說。

衛詩雅說到訪單親媽媽的家時,令她最深刻的場景,是幾乎空無一物的家中,小男孩為了充飢不斷吮魚骨,每當想起這幕,不禁爆淚哽咽:「其實個小朋友,係冇做錯任何嘢,點解會係咁?」

「我最記得,呢個家庭嘅屋企真係家徒四壁,角落只有一煲湯同一煲飯,就係兩日嘅食糧。嗰位4歲小朋友,成日攞住舊魚骨嚟吮,我初時以為佢出牙仔牙痕,見佢吮完魚骨又不斷飲水。後來先知道,原來佢太肚餓,所以係咁飲水填飽個肚。」

「呢個家庭平時好少接觸外人同其他事物,唔識表達自己,我同佢哋玩同笑時,覺得佢哋唔明我做緊咩,我哋好似另一種生物咁,你同佢笑,佢唔知畀咩反應你,就連打開筆蓋都唔識,你會覺得唔知點幫,係好心痛,當時真係覺得,原來有個地方係可以冇希望。大家都係生活同一個世界,我哋係可以富裕到食餐飯食淨剩好多嘢,但佢哋係貧乏到可能今晚都冇嘢食。」衛詩雅說。

無望看見希望

行程的第四天,是探訪社區巴里寶。在宣明會協助發展了十多年下,巴利寶當地民生跟古倫比較,完全是天與地。宣明會不但在巴里寶推行助養兒童計劃,更在區內完成基本的建設和房屋,包括建有水塔、水管駁至每家每戶等,而居民更接受農耕養殖、美容剪髮等技術培訓,生活大大改善,可以憑一技謀生。

知識改變命運。當地的學校在宣明會援助下,設有幼稚園及圖書館,並獲完善的教材及師資培訓等。同時,宣明會更推行「喜樂家庭模式培訓班」,計劃目的是重建及灌輸健康的家庭價值觀,達致家庭和睦融洽,減低家庭暴力、協調夫婦或子女之間的問題。

正是一點一滴開始的改變,巴里寶民生得以改善,令本來心情沉重的衛詩雅和劉偉恒,走入巴里寶時,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風貎,深切感受到光明和希望。期間他們參與「喜樂家庭模式培訓班」,和當地的夫婦交流外,更到學前教育中心參加「非常廚灶」活動,和當地居民一起洗菜煮飯,快快樂樂的和學前兒童共聚午餐。

集腋成裘的力量

劉偉恒說來到這一站,明顯看到社區在援助下的改變,更樂見當地的年青人懷着傳承回饋的心:「你會見到呢班小朋友有接受教育嘅機會下,生活就會有改變。期間同一班16、17歲嘅年青人交流,佢哋分享理想,希望同其他國家嘅人交流,研究氣候轉變,睇吓所住嘅地方喺種植方面有咩影響,想讀多啲書去改變世界。你係睇到佢哋係好有心,我係被佢哋感動,所以我離開呢個社區時,走都走得安心。」

「呢啲家庭接受幫助之下,先發現原來之前覺得嘅無希望,其實係可以改變,一分一毫嘅捐助,係可以改善生活軌跡,原來我哋嘅力量係可以幫得到。我做咗助養者廿幾年,只係一直每個月碌卡捐錢,唔知道係做緊咩,但親身嚟到睇,先至明白原來係好重要,唔係話我三幾百幫到好多,而係集腋成裘嘅力量。」劉偉恒說。

衛詩雅說踏入巴里寶社區,明顯是在宣明會協助下,設施及民生也大不同,「見到有人養牛、耕田、開小店等等,你睇到係愈來愈好,就連衞生意識或同人溝通嘅方法,都係好唔同。當地嘅居民明顯係好有自信,會同你握手擁抱,同之前社區嘅家庭嗰份被動係好唔同。其實好多人唔係唔努力,只係欠缺資源同機會。」

 

喜樂家庭模式培訓班

由於知識貧乏及少有接觸資訊,欠缺正面的個人及家庭價值觀下,往往因不懂溝通而衍生不少家庭問題,如酗酒、「躺平」拒賺錢養家、不協助打理家中的家頭細務等,甚至發生家庭暴力問題。「喜樂家庭模式培訓班」的服務對象,就是針對以上問題的家庭,提供不同的工作坊及輔導,讓夫妻們明白及尊重每位家庭成員的角色,重塑養育孩子的正確價值觀,學習建立快樂家庭的重要性。

衛詩雅笑言跟「喜樂家庭模式培訓班」的夫婦交流時,曾猜想現場誰是「家暴男」,並請教夫婦們維繫婚姻之道:「我問建唔建議我結婚,其中有位男士話贊成,祝福我之餘,仲話夫婦間要有好嘅溝通。」劉偉恒說十分驚訝男士會參加培訓班:「我奇怪在點解男人肯嚟聽?因為好多都係大男人,最初我仲以為係類似戒酒營嗰啲。見到出席嘅男士真係好誠懇真誠,仲話以前係冇家庭觀念,唔知道父親同丈夫嘅角色係乜,只係覺得生活太艱難,有得食就食,有得做就做,但有課程教之後,爭執都少咗。」

初見女兒

行程的第6天,也是衛詩雅最期待的一天,因為終於「母女團聚」。2018年開始,衛詩雅助養了三名小朋友,其中一位是身在柬埔寨、當時只有7歲的女童Chankoa。

七年來,縱隔千里遠,素未謀面,也有仿如血濃於水的感情連結,見面那一刻,衛詩雅和Chankoa不約而同的上前和對方擁抱,一個擁抱已勝千言萬語。眼淺的衛詩雅,感動得眼濕濕:「好似見返失散多年嘅女咁。」

這一天,這對母女一直手拖手,抱了又抱,十分珍惜相見的每一刻,Chankoa更送上親手製作的紙花及花籃作為結婚禮物。

衛詩雅說:「臨見Chankoa前一晚,我要寫張心意卡畀佢,我老公提醒我唔好用太深嘅英文,因為英文始終係Chanoka嘅第二語言,於是我用AI翻譯為高棉語,逐隻字放大去抄寫。翌日我畀信Chankoa時係有啲驚,因為當日我睇佢啲功課,佢嘅字體靚到好似打印出嚟咁,所以我畀呢封信佢時,同佢講:『我啲字呢......唔好意思,我希望你睇得明。』Chankoa好細心同可愛,全程同我十指緊扣,影相時又會主動攬住我。」

「本身我係感性嘅人,見囡囡之前,我想像到自己一定好感動,始終真係由細睇到佢大,當我真係見到Chankoa時我真係喊。我助養Chankoa時,佢只有六歲,我最深刻係睇相時,佢嗰對大眼睛同埋好靚嘅笑容,但相片嘅背景係一塊爛地。見到Chankoa而家喺一個已經發展完成嘅社區生活,有個開心嘅家庭,令我覺得,原來只係做咗一啲小小嘅事,就可以令佢有好好嘅生活,我好想十年後再返嚟見佢。聽到佢話志願係做醫生,想幫更多人,我真係好開心。」

視名利如浮雲

憑電影《破‧地獄》獲多個殊榮的衛詩雅,以大熱姿態角逐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之位,獎項無疑是對個人努力的肯定,但是次柬埔寨之旅,所看所聽所聞,有無比震撼和觸動,令她不禁反思奬項及人生的意義,甚至認為這個旅程已是上天給她最好的禮物。衛詩雅一臉感恩,流下感激的眼淚。

衛詩雅說:「喊嘅次數係超出預期,我本身係易笑易喊,有啲位估唔到都會喊,尤其係見到生活有改善嘅家庭,我都會喊。返到香港,我一直諗緊自己嘅人生、希望將來可以做啲乜,我一路諗,連揸車時都諗到喊。」

「去柬埔寨期間,每日都會同丈夫由頭講一次所見所聞,好想將真實感受講畀大家聽,我唔知今次可以幫到幾多人,但起碼可以幫到我更清晰。我成日問自己:『點解我要做演員?』因為我知道我要幫弱勢社群做一啲嘢。呢個旅程再次提醒我:『點解要做演員?』令我更肯定做演員嘅原因。」衛詩雅說。

「近來發生嘅事好多,例如電影《破》嘅討論度高,但我更感恩係有柬埔寨呢個經歷,令我覺好多嘢係浮雲。多一個獎少一個獎,真係咁緊要咩?我雖然冇宗教信仰,但我覺得喺呢段時候,畀我遇到呢件事(去柬埔寨)同埋呢部電影,一定係原因。當人哋担心有冇水飲、小朋友今晚有冇嘢食時,你担心嘅竟然係有冇入圍同埋一舊鐵(獎項)?我覺得今次嘅體會,係上天賜畀我嘅禮物,呢份禮物比起世界任何一舊鐵更加重要。」衛詩雅說。

讓女兒以心體會

從未跟衛詩雅合作的劉偉恒,說是次旅程讓他真正認識對方,劉偉恒說:「以前我只知佢係演員,透過今次旅程嘅相處,發現佢都好勇,同埋唔錫身,攞鋤頭又或接觸到啲污糟嘢,佢作為靚女演員竟然係完全唔介意,連蚱蜢都擺落口食!佢係好真心嘅人,我冇諗過佢對呢個世界咁有感觸。」衛詩雅也大讚劉偉恒是廿四孝好丈夫好父親,她說:「『包包』同『饅頭』好幸運好有福氣,有你同太太咁稱職嘅父母,好有耐性,我要我老公向你學習。」

太太和女兒總是以「阿全」來稱呼劉偉恒,「阿全」意義非凡,代表劉偉恒不單是丈夫及父親,更是司機、保鑣、家務助理、補習老師等身份,全方位多功能包攬所有崗位。劉偉恒帶太太及兩個寶貝女去柬埔寨,雖然依然是當「阿全」,但今次特別感到欣慰。在踏上旅程的一刻開始,就不打算向女兒們進行「嗱!你哋睇吓人哋啦!睇吓自己幾幸福啦!」這類說教,認為由女兒們親自去看去感受,已勝過他的千言萬語。

「當地嘅小朋友冇玩具冇嘢玩,我哋喺帆布上面,同幾十個小朋友一齊趴喺度畫畫,又或一齊跳繩,啲小朋友已經好開心。送筆袋畀小朋友時,小朋友唔識拉拉鏈,細女問點解唔識,大女答佢:『因為佢冇見過。』,嗰一刻,就知道兩個女真係感受到,原來有啲小朋友擁有小小嘢就好開心滿足,第二,呢班小朋友係好努力去生存。呢啲感受,我唔會主動講,係畀囡囡自己感受同消化。今日你唔明,將來一定明。我相信冇嘢好得過你自己去睇一次。」劉偉恒說。

「喺我眼中,一對女係相當嬌生慣養,好有自己生活模式,食嘢有要求,初時担心佢哋冇嘢食,所以買咗一喼杯麵同餅乾等以防不時之需,仲做咗好多心理輔導,例如話『到時唔好麻煩人,唔好扭計』、『可能洗手間未必乾淨』等等。其實根本唔係我想像中咁差,原來兩個女嘅適應能力好高,遠遠超乎我想像。」

向前線致敬:唔係打份工

「阿女平時超奄尖,即係白飯有一滴茄汁都唔食,全地球咁多牛奶,都只飲一隻。但估唔到,第一餐飯,當我仲諗住係咪整杯麵畀佢哋食時,佢哋已經捧住荷葉白飯係咁食,食到唔捨得放低。而佢哋主動去接觸當地小朋友嘅能力,亦都遠超我想像,今次我係睇到囡囡嘅另一個面向。太太出發前所買嘅大量杯麵同牛奶等,最後係有七成帶返香港,因為全程都係食當地嘅食物,所以我決定以後旅行,唔使畀咁好嘅酒店畀佢哋,哈!」

「帶埋小朋友去,因為覺得係時候畀佢哋睇吓呢個世界,平時只靠睇書或上網,知道有好多小朋友要幫助、知道施比受更有福,但有冇真係見過呢?我細個都成日聽到父母話要珍惜食物、以前啲人窮到要食樹皮,但只係聽,咁又點呢?去到柬埔寨第一日,已經唔使諗同囡囡要講啲乜,因為佢哋已經睇到。」

「如果家長有機會,真係可以帶小朋友睇世界另一端。下次有機會我一定同家人再去,因為呢個旅程帶嚟好大嘅impact,每位小朋友或家庭嘅樣子同笑容,隨着脫離舊有嘅生活軌跡而有所改變。作為導演,拍戲最緊要係世界觀,我多謝宣明會畀機會我去睇呢個世界,亦都向前線工作者致萬二分敬意,因為佢哋唔係打份工,真係用心去做。」

最愛的照片

七天之旅,無論是宣明會工作人員拍攝,又或者是自己以手機紀錄的,照片多不勝數。按筆者要求,挑選一張至今最觸動的照片,衛詩雅選了逗玩嬰兒的一幕,她說:「每一位小孩都係珍寶,值得被好好珍惜對待。」

劉偉恒所選的,是「饅頭」和「包包」跟當地的小朋友,伏在帆布上畫畫的一刻。「當地一位村民見到小朋友獲贈顏色筆同畫紙,就邀請大家一齊畫畫。藍天白雲下,喺沙泥地上鋪咗張帆布,好多小朋友衝出嚟一齊畫。雖然大家聽唔明對方嘅語言,亦都唔認識對方,素未謀面,但都可以搵到共同嘅興趣一齊玩。當地小朋友就係咁簡單,好易滿足,每個笑容好天真好靚,呢個畫面令我非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