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2:00 2025-01-03
香港每十六名市民中,就有一名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令人憂慮的是,許多患者感染病毒而不自知,缺乏適當治療之下,很可能演變成肝硬化,甚或肝癌。不想肝臟健康被破壞,醫生建議市民設下三道防線︰接種疫苗篩檢及藥物治療。今期腸胃肝臟科醫生教大家如何打贏這場病毒大戰!
五十六歲的添文每年也會接受身體檢查,不過去年才第一次進行乙型肝炎篩檢。結果顯示,他不單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其病毒載量也處於甚高水平。他坦言,雖然知道病毒有可能併發肝硬化及肝癌,但是既然一直沒有病徵,認為根本不用接受治療,畢竟也要平衡經濟負擔。
添文的病況其實是許多乙肝患者的寫照,他們的病毒載量高,惟肝酵素水平偏低。肝酵素是肝臟細胞的酵素,一旦肝臟受損或發炎,肝酵素便會被釋放至血液之中,換句話說,受損程度越嚴重,肝酵素水平就越高。不過,主診醫生認為,接受治療與否並不能單以這項指標評估,於是安排添文進行肝臟纖維化掃描。
結果顯示添文的肝臟有輕微纖維化情況,如不及早應對,或會併發肝硬化或肝癌。眼見事實擺在眼前,添文終於下定治療決心,以免出現不可逆轉的後果。
乙型肝炎 在港普遍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最常見的種類,並可分類為急性及慢性,乙肝是最普遍的慢性肝炎,即是病毒在人體超過六個月,並隨時間而破壞肝臟組織。
「感染了乙肝病毒後,不會即時對身體造成影響。病毒會在肝臟不停繁殖及複製,直至病毒載量高至某一個水平,免疫系統意識到不尋常,便會嘗試清除病毒,如打仗般把肝臟變成戰場,使其受損及發炎,結果引發慢性炎症。」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床教授陳力元醫生說。
事實上,乙型肝炎比我們想像中普遍。根據衞生署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數字,以二○二○至二○二二年人口健康調查結果推算,全港整體人口當中大約百分之五點六,即約四十一萬人患有乙型肝炎,其中又以三十五歲以上人士的乙肝感染率明顯較高。
陳醫生指出,香港以至南中國地區是乙肝病毒高發區,原因不明,但要數到傳播途徑,則以母嬰傳播為主。患有乙型肝炎的母親於分娩期間把病毒傳播給嬰兒,受感染時的年齡越小,風險越高,假如初生嬰兒受到感染,大約九成機會發展成慢性乙肝。
當然,母嬰傳播並非必要發生,舉例說,假如家中育有兩名子女,未必二人會同時感染乙肝。陳醫生對此解釋,感染風險視乎母親在分娩當刻的病毒載量,如果病毒水平頗高,嬰兒感染的風險就會相對地高,反之亦然。
此外,陳醫生也提醒病毒可以透過接觸感染者的血液或體液而傳播,例如與他人共用針筒、使用未妥善消毒的器具穿耳、紋身、針灸及醫療器材等,以及沒有使用安全套的情況下和感染者進行性接觸,亦可傳播乙肝病毒。
延誤治療 肝臟遭殃
回看添文的故事,他不想深究為何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然而得悉自己有若干程度肝纖維化,難免緊張起來。據統計,大約三至五成較年長的兒童及成人患者會出現與肝炎相類似的症狀,包括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及上腹部不適等。而未有接受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當中,更有百分之十五至四十長遠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
陳醫生明言,感染乙肝病毒後可持續沒有症狀,直至肝臟被嚴重損害後才會出現徵狀︰「纖維化代表肝臟已被破壞到某個階段,它其實是一個自然療傷過程。肝臟發炎後,傷口會慢慢癒合而導致纖維化,持續發炎的話,代表這種情況不停累積,影響肝臟結構,逐漸演變成肝硬化甚或肝癌。」
正如陳醫生所言,如不進行檢查,根本不知道感染乙肝的嚴重性,故此他鼓勵市民接受乙肝篩檢︰「全民篩檢計劃是值得去做,始終不少香港人並不知道自己感染乙肝。粗略估計,本港大約四十萬乙肝患者中,只有廿五萬人知悉病情,社區內仍有十五萬隱形患者,如能盡早發現病況,安排適當的健康護理,將能減低併發症出現的風險。」
及早篩檢 定期監察
所謂篩檢,其實抽血檢查已能做到,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假設結果屬陽性,表示身體已受乙肝病毒感染,應該盡快尋求醫學評估;如屬陰性,可考慮注射乙肝疫苗。
至於確診乙肝的患者,更是不能掉以輕心,陳醫生建議大約每半年接受檢查,包括肝臟超聲波檢查及檢測甲胎蛋白指數。肝臟超聲波能夠檢測到內臟器官結構及腫瘤,甲胎蛋白指數則是肝癌的指標,水平越高,或代表着不正常細胞在肝臟不停生長,兩者均有助盡早識別包括肝癌在內的併發症。
不過,陳醫生坦言以上兩種檢查「並不完美」,尤其肝臟超聲波檢查未必可以偵測到一厘米以下的物質,以最惡的肝癌細胞為例,它們的體積可以在四至六個月內倍增,假設要在腫瘤直徑兩厘米以下這個標準釐訂手術的可行性,「半年一次檢查是最為理想,捕捉到的機會也會較大,希望在體積較小時找到,再以手術或局部介入治療將其剷除,當體積變大,可以做到的着實不多。」
當然,篩檢以至確診後的定期監察,只是其中一道防線,要更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肆虐,藥物治療是不少得。陳醫生說,治療與否也要衡量病情及身體狀況,如果病毒載量偏低,引起併發症風險不高,未必需要用藥;相反,肝臟狀況越來越差,預視到會併發肝硬化及肝癌,就要進行治療,研究指藥物能夠把這些風險降低八成。
口服藥物 抑制病毒
陳醫生表示,現時香港有三隻口服抗病毒藥物用於一線治療,包括「恩替卡韋」(Entecavir)、「富馬酸替諾福韋」(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及較新的「磷丙替諾福韋」(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能夠直接對付乙肝病毒,雖然不能徹底清除,但可以抑制病毒複製,而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每日只需要服用一次,便能達至療效。
乙肝病毒感染會引起慢性炎症,患者必須長期服藥。陳醫生認為,切勿因病毒複製已被抑制或肝功能回復正常而自行停藥,否則或因此令肝炎復發,有些患者更有可能會引發肝衰竭,增加死亡風險。建議患者諮詢主診醫生,因應身體狀況去商討用藥安排。
本港三十五歲以上人士感染乙型肝炎的比率較高,陳醫生指這主要與政府自一九八八年起實施兒童普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計劃有關,換言之,在此前出生人士,如從未接種疫苗,就可能與故事中的添文一樣,一直暴露於感染乙肝的風險。
陳醫生說,市民可按自身情況接種乙肝疫苗,尤其本身任職醫療機構或接觸到血液的工作等人士應完成接種。而接種乙肝疫苗需要注射三劑,完成第一劑後一個月注射第二劑,及於第二劑後五個月注射第三劑,超過九成五健康人士可以產生具保護性抗體,身體可長時間免於乙肝病毒感染。
仁安醫院未來預想圖
仁安醫院於一九九五年正式開幕,明年將是開院三十周年。一直以來,院方致力打造一所提供優質個人化服務的私家醫院,引入與時並進的高端醫療設備。根據規劃,明年至二○二六年間,將會有兩個新手術室落成,以迎合市民日益俱增的需求。
回望過去,仁安醫院不懈地升級院內各種設施,如今已具備完善的微創中心、日間護理中心及媲美五星級酒店的私家病房,現時病床數目已增至四百張以上,並且陸續引入新型診斷儀器,緊貼時代。
陳力元醫生說,院方過去數年在九龍區新設不同中心,方便在市區工作的市民求診,位於大圍的大樓則在未來一年,合共有九間手術室提供服務,同時新實驗室亦會於明年啟用,面積比現有大一半,支援新增病房及手術室的需要。他透露,院方會在三十周年誌慶後制訂未來的發展策略,推動本港醫療服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