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檔案|跨專科專家提醒 新冠持續威脅長者及長期病患

更新時間:10:22 2024-12-09
發佈時間:10:22 2024-12-09

跨專科專家表示,隨著新冠疫情後社會逐漸復常,市民對新冠病毒的警覺性開始下降,惟預料長假期外遊高峰將至,預計新冠個案將於流感高峰期後有所上升,呼籲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切勿掉以輕心。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孔繁毅教授表示,新冠感染個案其實從未消失,而現時本港主流的變異病毒株為JN.1及其後代譜系,當中KP.2的傳播率是JN.1的1.2倍,傳播力更高,更容易感染社區内的高危人士,故千萬不要對新冠病毒掉以輕心。

有見新冠病毒對長者及長期病患的威脅,多位專科醫生成立「新冠公共健康關注組」,成員包括感染及傳染病專科、家庭醫學專科、呼吸系統科專科、老人科專科、心臟科專科、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風濕病科專科,以及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為掌握高危人士對新冠病毒的認知,關注組早前進行了「長期病患者對新冠病毒認知問卷調查」。

 

九成高危族超過一年未有接種新冠疫苗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黃至生教授表示,問卷調查共邀得571名30歲或以上長期病患者參與。調查結果發現,近六成受訪人士認為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可引致嚴重併發症,不過九成受訪人士表示已有超過一年未有接種新冠疫苗。黃教授提醒,接種疫苗後,體內抗體會隨時間慢慢下降,加上病毒變種後或會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可令人體原有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無法有效運作,大大增加未曾接種新型新冠疫苗人士感染機會。所以,高危人士應按政府呼籲,按時接種新型新冠疫苗,加強自身保護。

 

新冠威脅各專科病患

呼吸系統科專科曹忠豪醫生亦提醒,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病患者,其病情亦有機會因而惡化「雖然部分患者可能只出現輕微病徵,但高危人士有機會出現重症,如間質性肺病丶呼吸衰竭丶敗血症丶血栓栓塞及器官衰竭等。」

前香港老人科醫學會主席、老人科專科陳漢威教授引述研究表示,長者感染新冠病毒有機會造成腦損傷及影響認知功能,以及增加患抑鬱及失智症的風險。而且,出現新冠重症的風險亦較高,死亡率也會隨年紀增加而上升。

新冠病毒除了影響肺部,對心肺功能也有影響。心臟科專科謝德新醫生解釋,感染新冠病毒後可引發免疫風暴,令患者出現心臟衰竭、血氧含量低、血栓、心肌梗塞、肺積水等症狀,增加患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不容忽視。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曾文和醫生同樣表示,新冠病毒可令糖尿病患者體内的免疫細胞變得異常活躍,導致胰臟的β細胞受損,令身體無法產生胰島素,增加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難度,影響其自身病情。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住院風險及死亡風險均較常人高,提醒患者切勿忽視新冠感染的威脅。

風濕病科專科蘇晧醫生亦特別提醒風濕病患者需提高警覺,形容患者為繼長者後另一新冠感染的高危一族。「風濕病患者本身自身免疫系統已經出現異常,容易患上其他合併症,加上大部分患者也因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而導致自身免疫力進一步下降,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及出現重症的機會較常人高。」

 

高危族按時接種新冠疫苗 護己護人

除了長者及長期病患者,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候任主席、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關日華醫生亦提醒家長,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重症亦時有發生,數據顯示,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幼童中,約2%至6%屬危重個案,並需入院接受治療。另有外國研究亦指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其體内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均較成人高,容易成為新冠病毒的「隱形傳播者」,增加社區爆發的風險。

關醫生指,「接種新冠疫苗不但可以減低住院、重症、死亡及病毒再次出現大爆發的風險,更可間接保護因各種原因而不能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士,全方位降低新冠病毒對社會及醫療系統帶來的負擔。」現時政府的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為高危人士提供免費接種新型JN.1疫苗,關注組呼籲高風險人士應響應政府呼籲,按時接種新型新冠疫苗,以減低感染、重症及死亡風險。

新冠公共健康關注組成員合照
新冠公共健康關注組成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