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健康領域 │ 兒童骨折 治療及時 免受痛癒合好
更新時間:12:00 2024-11-14
發佈時間:12:00 2024-11-14

跑跑跳跳,是小朋友的日常,一不小心或發生意外,有可能引致骨折。雖然小朋友骨骼的復元能力比大人強,但是意外總得避免。今期骨科醫生會分享兒童創傷性骨折的因由及治理方法,藉此提高父母的危機意識。 

公園裏滿載歡欣的玩樂聲,五歲的哲哲每天最期待媽媽帶他到這裏玩耍,旋轉攀爬塔是他的最愛,經過多次「訓練」,他早已是「攀登高手」。不過,高手也有失誤的時候,有次哲哲膽大了,嘗試隨着攀爬塔旋轉去登頂,怎料右手不夠力抓緊繩子,「嘭」的一聲,整個人應聲墮地。
哲哲媽媽見狀,立即上前抱起兒子,起初以為跌下來的位置不太高,應該不會受傷,然而看見哲哲抱着右手大哭,就知道事態不妙,馬上帶他去急症室求診。經醫生了解及檢查,相信哲哲落地時右手撐着身體,承受了衝擊力,X光檢查證實右手掌骨折,需要即時接受手術修補。嚇壞了的媽媽事後叮囑他不能再做「高危動作」。

跌倒借力 前臂遭殃

兒童創傷性骨折,很多時與他們比較好動活躍、不懂節制有關。仁安醫院骨科顧問醫生李安邦說,最常發生的個案通常是從高處跌倒而受傷,案發地點以公園等戶外地方為主,少數個案會在家中發生,例如在梳化上蹦跳失足跌倒。手腕及手肘是重災區,下半身受傷的比例則相對較少。
或許大家會思疑,小朋友跌倒的位置再高也有限度,為甚麼會嚴重到骨折呢?李醫生解釋,主要與落地姿勢有關︰「當他們跌下時,本能地以雙手按地支撐身體,整個人的體重就會落在手腕或手肘上,加上扭動壓力,就會引致骨折。」
一般而言,兒童創傷性骨折可分為完全骨折及不完全骨折,其中以「嫩枝骨折」(Greenstick Fractures)這個分類最為常見,意思是兒童的骨頭裂開或屈折、但未完全破碎時的狀態。李醫生說,患童的肢體或會變形或扭傷,伴隨疼痛及明顯腫脹,甚至不願意移動身體,拒絕父母接觸患肢,假如小朋友受傷後有類似行為表現,家長必須多加留意。
若子女不幸跌倒受傷而骨折,父母自然心痛不已。幸好兒童身體正處於成長期,即使受傷,復元速度也比成年人快,一切關係到他們的骨骼特性。 

骨骼年輕 癒合力高

李醫生指出,兒童的骨骼有四大特性︰一、骨的彈性好,不容易折斷,但就可能容易彎曲及變形,因而較常導致上述提及的「嫩枝骨折」;二、骨骼處於不斷成長及改變的狀態;三、骨骼有自行痊癒的能力,骨折後毋須百分百復位也能康復,年紀越小,癒合能力越強,部分個案單靠打石膏已能令骨骼回復正常;四、復元能力較快。這亦與年齡有關,例如六、七歲兒童需要三星期時間康復,小至兩歲甚至不用打石膏,小心護理患肢已可。
此外,由於兒童的關節面軟骨相對較厚,關節周邊的結締組織較為柔軟,故此關節囊及韌帶的伸展性大,關節的靈活性也因而較好。以上各種條件,也造就兒童骨折後能夠比成年人更快恢復活動能力。
如果子女跌倒骨折,父母應保持冷靜,迅速應對,才能避免傷勢惡化。送院前,除非現場有危險,否則應避免移動傷者,有需要時小心脫去傷處的衣物或鞋履以露出關節。假如家長曾受過急救訓練,則在懷疑小朋友有可能骨折的情況下,考慮進行急救護理,小心固定患肢,並要保持他們身體暖和,預防休克。
送抵醫院後,醫生會評估受傷部位及嚴重程度,從而進行相應治療。李醫生說,診斷第一步是問症,例如受傷經過、身體其他位置有否感到不適等,畢竟手腕或手肘骨折,其中一方同時受傷的機會頗大。
第二步就是X光檢查,為小朋友照X光會有特別方法。「由於他們的骨骼處於生長期,為免因此看漏某些骨裂位置,故此同時會檢查雙手,即左手受傷,右手也需要照X光,從而比對患肢的狀態,加強診斷的準確性。」李醫生解釋。

拉肘手肘 韌帶被卡

透過X光檢查,一般已能評估到骨折狀況,惟在某些情況下,受傷兒童可能需要接受磁力共振及電腦掃描,四歲的俊彥就經歷過。他是一名「百厭仔」,最喜歡爸爸與他玩「飛飛」,即是爸爸拉起他的雙手,猶如在主題樂園的機動遊戲般,在空中旋轉。這種被媽媽評為「高危動作」的遊戲,當然有樂極生悲的時候。
某天,俊彥顯得悶悶不樂,整天坐在一角,而且慣性把右手隱蔽於牆邊,父母想碰也不能碰,媽媽見狀,就知道出事,立即帶他到醫院求診。起初,X光檢查並沒有發現任何骨折跡象,然而俊彥表現的徵狀,與骨折無異。最終,醫生需要安排磁力共振檢查,始能確認傷勢。原來,俊彥右手肘甩骹,當刻他們就意識到,應該是「飛飛」這個遊戲出事。
俊彥的個案,醫學上稱為「拉肘症」(Pulled Elbow),源於拉扯而令關節脫位,但不完全脫臼。李醫生說,患者的手臂及手肘一般沒有明顯受傷跡象,沒有紅腫及瘀傷等情況,但就可能出現手臂直掛在身旁或不願意使用患肢,表徵很多時與骨折相似。
由於兒童的韌帶相對薄弱及較具彈性,加上骨骼或關節之間的軟組織仍未完全生長,故此當手肘關節垂直而前臂遭用力牽扯,前臂的橈骨便會稍為向前移,圍繞橈骨的韌帶亦會一同移位,卡在肘關節之間,正因韌帶受到擠壓,便會引起劇痛。

固定患肢 加速康復

李醫生說,透過手法讓韌帶復位,一般已能康復,基本上不需要額外治療及固定手肘休息。而絕大部分拉肘症個案不會引起後遺症,亦不會對骨骼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隨着韌帶逐漸變強,較少會再次脫位。但他提醒家長,切忌拉扯幼童前臂,抱起幼童時亦要捉上臂或肩膀,減低意外發生風險。
說回哲哲的個案,他的傷勢比拉肘症嚴重,幸李醫生指出小朋友的復元能力很強,只要接受合適治療,便可迅速康復。
「骨折不太嚴重的個案,打石膏已經足夠,好好固定患肢便能痊癒。骨折情況嚴重的話,就要進行手術,並且需要全身麻醉。故此,我們提醒父母在送院前切勿飲食,因有時傷勢可能壞到要即時進行手術,如剛進食就需要等候一段時間才能接受麻醉做手術。術後,或需要在外面打石膏固定患處,亦可以使用鋼針或螺絲從裏面固定,視乎小朋友會否過度郁動。」李醫生說。
不論是手術或單純打石膏,目的都是固定骨折地方,等候復元。李醫生說,相對而言,手術是可以更快讓小朋友回復活動能力,康復期間會再接受檢查,評估骨骼癒合狀況,一般四至六星期已能拆走石膏。
李醫生提醒,拆走石膏並不代表整個康復期完結,骨骼完全回復正常,仍需要數星期時間。在此期間,他們不能進行劇烈運動,上體育課也應避免,有需要時可以利用枴杖輔助步行或以輪椅代步,假如無法回校上課,家長不妨與學校溝通,以網課代替,減低對學習的影響。

成人骨折 復元需要耐性

比起兒童骨折,仁安醫院骨科顧問醫生李安邦坦言,年老人士骨折的個案明顯較多,尤其骨質密度會隨着年紀下降,骨質疏鬆的長者跌倒及骨折風險就更高。
骨折受傷的成年人同樣需要利用石膏模、夾板或吊帶固定骨折位置,或有需要時進行手術,而手術則能加快患者重拾活動能力。惟李醫生指出,相對小朋友而言,成年人自行修復骨折的過程較為緩慢,至少六星期才可望固定,完全復元至恢復活動能力,更要長達三個月。
李醫生並提醒,成年患者在康復期間不應進行劇烈運動,並可能要定期進行物理治療,以促進痊癒及骨骼的活動能力。

兒童骨折處理Yes &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