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檔案|SABA沒有抗炎作用 過度依賴增哮喘發作風險
更新時間:10:34 2024-10-22
發佈時間:10:34 2024-10-22

不少哮喘患者都會帶藥物傍身,以使哮喘發作時自救。有醫生指,選擇正確藥物以及用正確用藥非常重要,如果長期單獨使用短效支氣管舒張劑(SABA),雖然可即時舒緩氣喘及胸口壓迫等不適,但暗藏危機,皆因SABA沒有抗炎作用。若無法處理氣管炎症,有機會增加哮喘發作的機會。根據港大研究發現,約三成本地哮喘患者每年平均獲處方11支或以上SABA吸入器,反映過度依賴SABA的情況十分嚴重。

Boyi中學時開始出現哮喘,當時家庭醫生建議她自行到藥房購買SABA,剛開始使用時,一年內便用了四枝SABA。之後她一直以此方法處理氣促問題,「噴藥的一刻感到很舒暢,但氣促情況至今都未有改善,生活都很受限制。」

呼吸系統科專科盧浩然醫生解釋,「很多病人以為SABA是救命藥,可以幫到自己,但其實沒有消炎功效,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有機會增加發作風險,令肺功能受損,死於哮喘的機會亦提高。」

 

一年使用3支或以上SABA已屬過度依賴

藥理及藥劑學系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本科教育–醫療衞生科學)陳慧賢教授引述港大一項研究指,本港有近六成患者過度依賴SABA,約三成患者更每年平均獲處方多11支或以上的SABA吸入器。「患者一年内使用3支或以上SABA已屬過度依賴,11支是非常嚴重。」她續指,嚴重依賴SABA的人士當中,有多於八成人需使用口服類固醇作治療,較沒有依賴的人多超過一倍,反映他們的病情控制不理想。

此外,該研究亦發現,與沒有過度依賴SABA的組別相比,過度依賴SABA的組別的入院及死亡風險,分別高達2至4倍及1.2至1.8倍,而每年需要使用SABA數量越多的患者,他們的死亡風險也越高。陳教授指,希望透過此研究,可提升各界對本港SABA處方及使用情況的關注,亦希望當局可檢視現時處方SABA的政策。

盧醫生指,現時全球哮喘倡議組織建議使用「混合式藥物」為首選治療,是一種結合吸入式類固醇的混合氣管舒張劑,能有效提升肺功能,避免患者因運動而引起氣管收縮﹐減低嚴重哮喘發作及入院風險。「醫生會採取階梯式治療,希望用最少劑量及種類的藥物,達到最佳治療成效。當要調整劑量時,病人無需轉用其他吸入器,只需調節噴藥次數和藥物濃度便可。」

香港哮喘會主席陳永佳先生表示,哮喘患者必須要跟從醫護人員指示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用藥劑量;其次,患者如不清楚吸入器使用方法,應儘早詢問醫護人員,或參加哮喘會舉辦的哮喘護理課程,以免影響自身病情。他建議,患者可使用哮喘日記簿記錄個人使用SABA的次數 ,一旦察覺到用藥次數增加,便有機會是病情轉差,可即時求醫。

(左起)患者Boyi、陳永佳先生、盧浩然醫生及陳慧賢教授。
(左起)患者Boyi、陳永佳先生、盧浩然醫生及陳慧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