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健康領域 │ 心跳亂損身心 精準儀器扭轉心律不正
更新時間:18:02 2024-01-24
發佈時間:18:02 2024-01-24

心跳無緣無故跳得慢或跳得快,絕非好事,長遠更可能增加心臟負荷,引起併發症,甚至猝死。今期兩名故事主人翁就分別因為「心跳快」及「心跳慢」險死還生。現時有許多精準診斷及治療儀器針對心律不正問題,及早正視及處理,才能活得健康。

六十二歲的阿友經常自嘲染了怪病,他總是無緣無故突然暈倒,事前毫無先兆,試過在商場、餐廳暈倒地上,嚇得旁邊的人以為他猝死,幸很快便醒過來,稍作休息又可以正常行走。然而去年中他在駕駛期間失去意識,座駕直衝石礐,醒來後自行報警,由救護員送院,檢查後幸好只是輕傷。然而這次突如其來的「襲擊」,令他不敢再怠慢,出院後見家庭醫生,醫生了解後懷疑他有心臟毛病,於是安排見心臟專科醫生做詳細檢查。
弔詭的是,阿友接受過靜態心電圖檢查及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未有發現心臟出現問題,儘管心臟造影檢查發現心血管輕微狹窄,惟這不至於令他間歇暈厥。主診醫生評估過其狀況,建議在他體內置入「微小植入式心律監測儀」,全天候追蹤他的心跳,「怪病」的成因亦因此找到了。
數月後,阿友因暈倒而再次求診,醫生分析過監測儀的數據,留意到他倒下前,心臟有至少六至七秒沒有跳動,估計是心跳過慢導致他間歇性暈倒。醫生為他植入心臟起搏器,「怪病」終於得到治癒。

 時快時慢損心臟

阿友的情況屬不正常心跳。怎樣才是正常心跳呢?仁安醫院心臟中心副總監、心臟科專科黎偉強醫生說,當人處於靜止狀態時,心跳大約維持於每分鐘六十至八十次,若病人心跳過快(每分鐘多於一百次)、心跳過慢(每分鐘少於六十次)或心跳紊亂(不規律、時快時慢),他就可能患上心律不正。
「做完運動或看緊張刺激的電影,心跳難免變得急促,每分鐘跳過百次;又例如睡覺時,心跳可以低至每分鐘三十至四十次,這些情況均屬於正常。若然無緣無故,心跳頻率依然過快或過慢,除了心律不正之外,可能與心臟結構、功能,以及其他疾病有關。」黎醫生說。
人的心臟為何可以自行跳動呢?黎醫生解釋,人體心臟有個自然的起搏器,它能發電及調節心跳,所產生的電脈衝會經心房傳到心室,將含氧氣的血液輸送至全身。黎醫生說,隨着年齡增長,心臟機能逐漸退化,這個起搏器或因此受損而造成心律不正;此外,當心房與心室之間的傳導出現問題,亦會使人心跳過慢︰「舉例說,起搏器供電每分鐘八十次,途中如果傳導故障,電流被切斷,去到心室可能只有每分鐘四十次,並且出現相關徵狀,就要盡早處理。」
所謂徵狀,其中一種就像阿友般突然暈倒。心跳過慢意味着泵血不足,身體缺乏足夠血液會令人疲倦、氣喘、無力及神志不清,甚至有猝死危機。至於心跳過快,同樣可能出現類似徵狀,並會伴隨胸悶、呼吸急促。黎醫生說,心跳過快的另一危機是,心臟長時間跳得太快,代表它經常要泵血,有可能超出負荷而增加患上心臟衰竭風險。

全天候追蹤心跳

要評估心跳過快或過慢,如今有着各種先進及便利的儀器以供診斷。黎醫生說,最基本方法是透過心臟超聲波觀察心臟結構、以及驗血評估有否貧血及甲狀腺問題,因兩者也會影響心跳頻率。靜態心電圖及廿四小時心電圖檢查則有助記錄心臟內的電流活動,惟前者較難捕捉到偶發性心律不正,後者雖然不具入侵性,檢查時若病人沒有出現心律不正,也不能夠找出問題。
阿友記得,曾經接受過這兩種心電圖檢查,依然無甚所獲,直至裝置了「埋置式心臟監測器」才能斷症。黎醫生說,這種只有一隻手指大的監測儀,會植入在患者的左邊胸口,闊度只有七毫米,體積比起傳統監測儀更細,對外觀的影響甚小。加上,電池壽命長達四、五年,能夠長時間追蹤患者的心律,對於偶發性心律不正的患者尤為適用,有助確定症狀的真正成因。
隨着科技進步,現時更可以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檢查心律,方便患者定時定候在家自行監察心臟狀況。患者只要將雙手食指放置於感應器上,便能記錄到部分心電圖並儲存在手機上,當醫生閱讀這些心電圖,就可以判斷到有沒有心律不正。黎醫生說,一般靜態心電圖能提供十二條電流圖像,如今這類裝置只要配合腳部感應器一併使用,便能閱讀到六條電流圖像,提供更接近醫療診斷的數據,並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

無線心臟起搏器

部分患者如沒有症狀,一般可以先作觀察,但若然像阿友般心跳過慢又有明顯病徵,黎醫生指藥物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長遠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起搏器是由脈衝產生器連接心臟的電極線所組成,當心律過慢時,起搏器便會刺激心臟,令心律回復正常。裝置後,患者需要定期覆診,評估電線運作是否穩定、傷口有否破裂等。
隨着醫療技術發展,起搏器在功能上也日益進步。以往,患者需要在左胸壁位置切一傷口,植入一條或多條電極線,以將電腦衝由起搏器傳送至心臟肌肉,手術大約一至兩小時。而近年則有「微型無導線植入式心臟起搏器」,大約兩克重,恍如藥丸,毋須植入電極線,可避免老化所產生的問題。以微創手術沿導管經大腿靜脈植入,約四十五分鐘已經可以完成,而電池壽命可運作長達十幾年。
黎醫生透露,FDA最近更批准一款「雙腔無導線心臟起搏器」,能夠分別置入於心室及心房,兩者並會連線及協調電流,比起現時新式無導線起搏器只能做到單腔起搏技術,能夠提供更佳治療效果。

導管消融截電流

假如診斷出心律不正是由心跳過快引起,又該如何應對呢?五十歲的阿蕙正正是心跳過快的患者,她記得有日突然氣喘而趕入急症室,當時心跳每分鐘高達一百八十次,醫生更發現她有心房顫動,心臟射血指數更只得百分之二十五,顯示有心臟衰竭跡象。
除了使用醫治心臟衰竭的藥物之外,為了減低併發症風險,主診醫生先為阿蕙處方薄血藥,以減低中風風險,繼而再安排導管消融術。黎醫生說,心房顫動很多時是因為肺靜脈不停發出電流而擾亂心跳,只要將兩者之間的傳導切斷便可。
導管消融術用於治療心律不正,醫生會透過導管經血管進入心臟,以釋放微量射頻(熱力)或冷凍能量。當導管放置於引發異常心律的位置後,釋出的能量會對微細的心臟組織造成傷害,令其失去傳導電流功能或阻止產生不正常電子脈衝,藉此發揮療效。
完成手術後,阿蕙經醫生評估過,發現她本身患有糖尿病及膽固醇過高,這些均是影響心臟及心血管健康的風險因素,下一步就是要求阿蕙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維護心臟健康。
不論是心跳過慢或過快,黎醫生認為,一旦感到心跳頻率不尋常或有其他異樣,應該及早找出成原因︰「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自然會令人心理上蒙受陰影,始終人會害怕死亡,及早應對,對心理及生理都會有正面影響。」

心跳速度,何謂快?何謂慢?

正常心跳:當人處於靜止狀態時,正常心跳為每分鐘六十至一百次,心律保持穩定。
心跳過慢:每分鐘少於六十次
心跳過快:處於靜止狀態時,心跳每分鐘多於一百次。
心跳紊亂:心跳時快時慢,沒有規律。

磁力共振檢查,可?不可?

不少心律不正患者對於在體內植入心臟起摶器,難免抱有疑慮,最常問到的是,是否自此就不能接受磁力共振檢查呢?
磁力共振掃描所釋放的磁場,有機會令體內金屬異物異位,一些舊式心臟起搏器及導線或因受到磁場干擾而運作失靈。不過,仁安醫院心臟中心副總監、心臟科專科黎偉強醫生稱,如今新型心臟起搏器已能兼容這類檢查,惟事前必須作出準備,包括更改起搏器的運作模式︰「如果患者本身需要依賴起搏器維繫心跳,事前醫生就要利用掃描器,將模式轉為不可被磁鐵影響,即是任何情況下,也會保持跳動。原因是某些情況下(如有干擾),起搏器或以為是患者的正常心跳而自行停頓。」
植入起搏器後,患者亦應避免進出電場或磁場較大的地方,例如電纜杆下,起搏器與手提電話亦應相隔最少十五厘米,一般家用電器則不會受其影響。
至於裝有心臟除顫器,接受磁力共振檢查前應將其關掉,以免受干擾下而無故電擊患者,進行檢查期間,醫生亦要持續監察患者的心跳狀況,確保過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