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3:00 2024-01-01
踏入冬季,是兒童傳染病的高峰期,流感、腺病毒、手足口病等屬常見 ,年末更出現肺炎支原體小爆發,家長可謂「聽到都驚」。今期兒科醫生為大家解構常見的各種冬季流行病,家長應未雨綢繆,做好防病攻略!
以下三宗常見兒童傳染病個案,情況各異,父母們要從中學習如何應對,未雨綢繆,預防細菌或病毒隨時入侵。
檔案一:高燒不退
四歲的欣欣此刻精靈活潑,誰會想到一個月前,她是在病床中度過接近一星期。欣欣媽媽記得,囡囡當時久咳不止,看了家庭醫生接受初步治療,依然不斷咳嗽並且帶有痰涎,媽媽聽到欣欣的咳嗽聲音亦擔心至無法安睡。眼見病情未有任何改善,媽媽決定帶女兒再求醫,並聽從醫生建議入院接受檢查,希望找出背後病因。
經過X光檢查,發現欣欣的肺部多處出現陰影,核酸檢查證實,鼻腔分泌物帶有支原體細菌及副流感病毒,相信是導致欣欣發病的原因。主診醫生估計,欣欣感染其中一種病毒後抵抗力下降,因此被其他細菌乘虛而入,引發多重感染。令人無奈的是,欣欣服用過抗生素仍然高燒不退,醫生估計是抗藥性問題所致,儘管欣欣哭鬧着拒絕再吃藥,惟在媽媽耐心安慰下,始願意轉服另一種抗生素。終於,高燒慢慢退下來,欣欣也重現了笑顏。
每逢冬天,相信許多小朋友像欣欣般飽受疾病之苦,畢竟寒冷天氣有利病毒及細菌生存,抵抗力較差的小朋友自然是高危一族。欣欣感染的支原體細菌,數個月前開始在內地出現小爆發,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數據,九月至十一月期間,涉及肺炎支原體感染而入住公立醫院的兒童個案平均每月有一百一十至一百七十宗,情況難免令人擔憂。為甚麼這種細菌引起傳染病如此猖狂呢?
仁安醫院兒科顧問醫生馮卓文醫生說:「肺炎支原體感染被稱為『行走性肺炎』(Walking pneumonia),意思是即使感染肺炎,肺葉都花了,但是病情大多數相對輕微,患者仍然能夠行得走得。不過,由於症狀可以持續一段時間,故此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傳染給其他人,不論是小朋友或成年人也有機會遭殃。」
與一般呼吸道感染一樣,肺炎支原體主要透過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並可經直接接觸患者的鼻喉分泌物或接觸剛染有患者分泌物物件而間接傳播。症狀,馮醫生指主要包括發燒、咳嗽及喉嚨痛等,雖然尚算輕微,但是可以持續一段時間,影響晚間睡眠,部分人更可能出現肺炎及腦炎,甚至需要插喉,絕對不容輕視。
其實,要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並不困難,主要透過肺部X光檢查及核酸檢查(PCR)化驗呼吸道分泌物,甚或是抽血進行血清檢查,一般已能斷症。以欣欣確診肺炎為例,必須利用抗生素治療。馮醫生解釋,細菌感染可以令患者情況急轉直下,加上對於小朋友來說,抽痰種菌的過程相對困難,安全起見,一般會先以抗生素應對肺炎個案,避免病情持續惡化。
現時,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用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Macrolides)的阿奇霉素,每日服用一次,療程三天,如果病情未有任何改善,就要考慮轉用其他抗生素,欣欣當時就是遇到類似情況。
「根據研究數據,較常使用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可以去到七成,假設遇到這個情況,必須轉用其他藥物,不會等到抗藥性化驗結果,因為可能要好幾天才有結果,到時才轉藥或延誤病情。」馮醫生補充,服用有效的抗生素,一般幾天會痊癒,大部分病徵都緩解,惟咳嗽徵狀或會持續三星期以上,患者要多加留意。如有需要,可以癒後數星期再接受肺片檢查。
檔案二:多重夾擊
同樣四歲的曉文已經發燒超過十天,回顧病情,她的媽媽憶述囡囡起初高燒了五天,稍為退熱一兩天後,竟然又再發燒起來,令一家人措手不及。最終,經呼吸道核酸檢查證實,曉文同時感染了腺病毒及流感。
主診醫生原本考慮處方特敏福,務求盡快助曉雯退燒,然而觀察她的狀態,留意到她精神不錯,細問媽媽之下,得悉高燒頭幾天,曉文相對疲倦,直至第二次發燒相對較為精神,估計是先感染了流感病毒,之後再被腺病毒入侵。由於特敏福在流感初期使用最為有效,求診時已超過最佳用藥期,加上曉文精神好,故決定以支援性治療應對。為甚麼單憑患者的狀況,便能判斷到病情發生的次序呢?
「腺病毒是感染人類黏膜的病毒,患者一般會發燒約五至七日,高達攝氏三十九至四十度,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相比,部分徵狀例如咳嗽及鼻塞,確實非常類似,最大分別是腺病毒患者通常比較精神,感染流感人士則會顯得較為疲倦,臨床上大抵可分辨得到。」馮醫生解釋。
感染腺病毒,患者一般依靠輔助性治療及補充水分緩減症狀,最重要是留意病徵變化,如果發燒日數較長,沒有退燒跡象,肺部出現雜聲或氣管出現收窄聲音,或患者感到呼吸困難,建議入院接受治療。
檔案三:同病「相連」
父母之所以着緊子女感染傳染病,最主要原因是細菌或病毒的傳播率高,往往防不勝防,五歲的立言正是「受害者」之一。最初,立言爸爸的手腳先後出現紅疹,其後口腔更長滿了痱滋,當時他已提高警覺,估計自己患上了手足口病,即時自我隔離,以免將病毒傳染給兒子。可惜,立言隔天開始發燒,陸續出現紅疹,結果需要入院接受治療。
馮醫生說,手足口病是常見兒童傳染病,通常由腸病毒(柯薩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顧名思義、手部、腳部及口腔均會出現病徵,其中口腔會出現水疱,初時會呈現細小紅點,然後會形成潰瘍。這種病毒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糞便,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而傳播,發病第一星期最具傳染性。
馮醫生表示,跟腺病毒一樣,現時沒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輔助藥物有助紓緩發燒及口腔潰瘍的痛楚,患者亦要多喝水及休息。始終傳播性高,兒童患者應避免上學或參與集體活動,直至痊癒。
提到傳播性高的兒童疾病,不得不提諾如病毒。馮醫生說,這種引致急性腸胃炎的傳染病可導致噁心、嘔吐及腹瀉,一般會在兩至三天內自行痊癒︰「人多密集的地方例如幼稚園,患者在嘔吐後便會將病毒傳播開去,這些帶有病毒的微細粒子會附於物件表面,其他小朋友接觸到便會被感染。」
要預防上述提到的各種傳染病,父母應與小朋友做好個人衞生及接種有關疾病的預防疫苗。
兒童冬季常見傳染病
冬季防病七式
① 避免讓子女捽眼捽鼻,宜先用濕紙巾或搓手液消毒雙手
② 酒精搓手液無法消滅腸病毒,必須徹底洗手
③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
④ 接種疫苗,包括流感及肺炎球菌疫苗
⑤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地方;如須逗留,應佩戴外科口罩
⑥ 經常清潔及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包括玩具及共用物件
⑦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