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瓣退化或結構有問題,會影響心臟供血功能。
仁安健康領域|心瓣膜病變血液易倒流 置換手術 開胸 微創 優勢互補
更新時間:12:21 2023-07-12
發佈時間:12:21 2023-07-12

心瓣是心臟結構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確保血液向單一方向流動,不會倒流或滯留於心房。若然心瓣狹窄或閉合不全,就有機會引起類似心臟衰竭病徵,甚至可能併發中風,故事中兩位主角就分別因先天及後天因素,導致心瓣功能異常。今期心臟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詳細剖釋!

心瓣退化或結構有問題,會影響心臟供血功能。
心瓣退化或結構有問題,會影響心臟供血功能。

阿榮在他踏入四十歲時,始知道他的心臟主動脈瓣膜天生只有兩塊瓣葉,由於比一般人少了一塊,心瓣膜較容易因此出現衰退,如非出現病徵,他自言永遠不會發現。

「每個星期我都會行山及跑步,體能一直保持在最佳狀態。直至去年中,身體狀況轉差,不時有氣喘及心悸,我擔心自己可能有隱性心臟病,於是趕緊安排心臟檢查。結果竟然是先天性心瓣不全,血液倒流至心房,真的叫我大感意阿外。」阿榮說。

仁安醫院心臟中心副總監、心臟科顧問醫生張誠謙指出,心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器官,心瓣閉合不全的患者有可能在病發初期完全沒有病徵。

張誠謙醫生指出,心瓣狹窄及倒流乃結構問題,沒有藥物可以根治。
張誠謙醫生指出,心瓣狹窄及倒流乃結構問題,沒有藥物可以根治。

張醫生解釋:「心臟共有四個房間(兩個位於上腔,即心房;兩個位於下腔,即心室),分布於左右兩邊。而每個房間則有一扇活門,稱之為﹃心瓣』,名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及肺動脈瓣,每當血液被泵出心房或心室之前,必會流經這些瓣膜,其後會自動關上,確保血液輸送至身體其他器官。」

「這些活門有機會閉合不全,導致出口狹窄及血液倒流等情況,原因可以是先天性,即出生時可能已存在心瓣膜病變,或是後天引起,較常見是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結構有機會因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反應而受到破壞,導致瓣膜狹窄;亦有可能是感染性心內膜炎及鈣化性變性等因素所致。」

早期患者沒有病徵

「心臟的奧妙之處,在於某些組織或細胞工作不太好時,其他部位可能會補足,例如心臟會跳得較快、心臟肌肉會更大郁動,以嘗試彌補泵血的效率,故此最初真的未必感到有何不妥。直至出現徵狀,意味着病情轉趨嚴重,此時就必須接受檢查,找出問題所在。」張醫生說。

阿榮所指的氣喘及心悸正是典型心瓣膜病的病徵之一,其他包括心律失常、呼吸困難及腳腫等,嚴重時更可導致心臟衰竭、胸部及腹腔積水及全身浮腫等,甚至有機會因為心房發大或心房顫動而引致中風。

由於大部分個案在初期毫無徵兆,張醫生指患者多數在有病徵或接受恆常身體檢查(例如心電圖及X光片檢查)下,才會洞察病情。一般而言,診斷包括問診,依靠聽診
了解心臟有否雜聲,以及透過心臟超聲波檢查,實時觀察心臟結構及跳動規律,以及四個心瓣是否狹窄及出現倒流,假如發現問題,就要評估其嚴重性,以制訂往後治療方向。

心臟超聲波檢查心瓣功能是否正常。
心臟超聲波檢查心瓣功能是否正常。

 

藥物控制 紓緩病徵

如何稱之為嚴重呢?張醫生指出,超聲波及心導管檢查可以提供血流經過心瓣時的速度及壓力,能夠藉此計算出心瓣面積,再對比醫學數據,便能將個案分級,給予治療指導性。

阿榮記得,那時病情被評為嚴重程度,主診醫生建議他盡快接受換心瓣手術,以減低併發症風險,然而他擔心手術有可能帶來創傷及後遺症,希望靠藥物控制病情,當然最終不得要領。

張醫生對此解釋︰「心瓣狹窄及倒流乃結構問題,沒有藥物可以根治。當病情走向嚴重,徵狀相繼浮現,就要考慮手術治療。當然,藥物可以紓緩因心瓣問題而引起的病徵,例如利尿藥可以協助患者排走多餘水分, 減輕腳腫或肺水腫; 控制心率藥物應對心悸及心律不正;或是服用薄血藥預防中風等併發症,惟長遠而言,本身結構性的問題不會因此有所改善。」

 

一般心瓣退化患者在靜止時沒有病徵,運動時才出現徵狀。
一般心瓣退化患者在靜止時沒有病徵,運動時才出現徵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