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風濕病科專科鄧因棋醫生、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風濕病科專科陳昭慧醫生、藝人吳香倫、患者勞女士。
醫療檔案|醫患盼引針對性藥物 助風濕病人保肺功能
更新時間:08:00 2023-10-11
發佈時間:08:00 2023-10-11

風濕病是間質性肺病的成因之一,研究顯示,香港間質性肺病患者的存活中位數只有約兩年半,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健康威脅。有醫生指,現時的傳統藥物對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不理想,而針對性藥物的療效較高,有助患者保存肺功能。醫學界及病人組織均希望當局能及早引入及資助相關藥物,讓患者獲得適當治療。

風濕病加速肺病惡化

一旦患上間質性肺病,會影響肺氣泡周邊的組織和空間,最終可形成肺泡纖維化,使患者肺容量下降及破壞氣體交換能力,導致呼吸衰竭。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風濕病科專科陳昭慧醫生指,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等結締組織病,都有機會誘發間質性肺病,而風濕類相關的疾病更是令間質性肺病快速惡化的元凶之一。

患者勞女士早於30多年前確診類風濕關節炎,病情不算嚴重,但在大約4年前咳嗽增多,步伐急促時更會氣促,經檢查後確診間質性肺病,肺部更有纖維化現象。 

肺功能持續下降 可致死亡

陳醫生引述研究指,患類風濕關節炎的間質性肺病患者死亡風險,比普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增加2倍,而結締組織相關的間質性肺病患者死亡率亦呈上升趨勢,其3年死亡率為17.1%,5年死亡率則為24.5%。

另有研究指出,香港間質性肺病患者的存活中位數只有約兩年半,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風濕病科專科鄧因棋醫生表示,肺功能持續下降可導致患者死亡,若能及早展開抗纖維化治療,死亡率可減少4成。

針對性藥物療效高

現時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免疫抑制藥物,但部分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不理想,肺功能仍會繼續轉差,針對性藥物則有效幫助患者保存肺功能。醫生可透過患者的用力呼出肺活量來測試肺功能,肺活量下降得越多,便代表肺功能越差。鄧醫生引用臨床數據指,患者使用針對性藥物52週後,用力呼氣肺活量只減少80.8毫升,比起沒有使用針對性藥物的患者,相差達107毫升,可見針對性藥物能有效減緩肺功能惡化速度。

(左起)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風濕病科專科鄧因棋醫生、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風濕病科專科陳昭慧醫生、藝人吳香倫、患者勞女士。
(左起)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風濕病科專科鄧因棋醫生、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風濕病科專科陳昭慧醫生、藝人吳香倫、患者勞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