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檔案|人口老化加劇RSV影響 高危群組需接種疫苗保護

更新時間:15:30 2025-10-15
發佈時間:15:30 2025-10-15

香港人口老化加劇,至2039年逾半人口將年滿50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對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的威脅日益嚴重。港大研究顯示,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比流感更致命,而RSV感染令高危群組重症及入院風險顯著上升,醫學界呼籲市民正視這一隱患,及早接種疫苗以減輕健康與醫療負擔。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名譽司庫、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徐詩駿醫生表示,RSV全年可經飛沫或受污染物件傳播,每名感染者平均傳播約3人。其中,50歲以上且患有長期病患的人士,如糖尿病、心臟病、哮喘及慢阻肺病、60歲或以上長者、免疫力受損人士及院舍人士為RSV的高危群組,這些群組在感染後的入院風險顯著增加,惟現時醫學界尚未有針對RSV的特定治療方案,亦缺乏可加速痊癒的特效藥物;若病情持續惡化,更可能導致死亡。


研究指RSV組別 重症及入院風險顯著上升

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早前以全港公立醫院數據進行回顧性研究顯示,RSV住院患者共病指數較高,反映其整體健康狀況較差。腎病科專科葉逸軒教授引述研究指出,患有末期腎病並需接受透析者的院內死亡或嚴重併發症風險上升3至5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上升約3倍;心血管疾病患者則上升約2倍。此外,高齡亦是高風險因素之一,年齡每增加一歲,院內死亡或嚴重併發症風險也會隨之上升。葉教授提醒,RSV帶來的臨床醫療負擔不亞於流感,甚至更為嚴峻,建議未來政策應考慮將高風險群組,尤其腎病及心肺疾病患者,納入RSV疫苗接種建議,並呼籲高危人士盡早接種流感及RSV疫苗,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黃至生醫生指出,本港RSV監測不足,病例被低估,建議納入呼吸道疾病監測框架,並針對高危群組,包括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及免疫缺陷人士,實施目標性監測,同時提升前線醫護對RSV檢測的警覺性與認知水平採用PCR檢測,提升診斷準確度。而事 實上,衞生防護中心建議75歲以上或院舍人士徵詢醫生後接種RSV疫苗。美國CDC建議50歲以上高危人士及未接種的75歲以上長者接種;GINA建議60歲以上及哮喘患者接種。RSV疫苗可與流感疫苗同日接種。徐詩駿醫生、葉逸軒教授、黃至生醫生最後提醒,如市民對RSV預防或疫苗接種等有任何疑問,應向主診醫生查詢,以獲取專業建議。

多位醫生呼籲高危人士及早接種RSV及流感疫苗。(左起)腎病科專科葉逸軒教授、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名譽司庫、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徐詩駿醫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健康榮譽顧問黃至生醫生。
多位醫生呼籲高危人士及早接種RSV及流感疫苗。(左起)腎病科專科葉逸軒教授、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名譽司庫、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徐詩駿醫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健康榮譽顧問黃至生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