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08:00 2023-10-04
提起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皆因其早期病徵不明顯,大部份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步入晚期,容易錯失治療黃金時間。有醫生指出,由於胰臟在腹腔深處,於胃部及大小腸等器官後面,傳統在診斷上亦存有困難,難以抽取組織進行化驗及分期。近年,醫學界發現透過新一代微針穿刺診斷,在配合超聲波導航的情況下,能夠抽取組織進行分析,從而提高準確度。此外,確定腫瘤位置後,針對不可切除及局部晚期的胰臟癌個案,可透過不可逆轉電穿孔治療(納米刀)將腫瘤「電死」,副作用較傳統治療相對少。
港怡醫院外科名譽顧問醫生竺兆豪醫生指出,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患者,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他指出,初時患者可能會有間斷的腹痛,並會反射到背部,亦可能出現消瘦、肚瀉、噁心等,但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誤以為是普通腸胃不適,從而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根據過去十年數據顯示,本港胰臟癌的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相約,並且呈年輕化趨勢。竺醫生指,20至64歲的死亡人數急增55%,確診人數增加91%。他指出,可能與糖尿病息息相關,因高達80%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後皆患有二型糖尿病或葡萄糖耐受不良。
傳統診斷未能抽取組織化驗 大減準確度
傳統診斷胰臟癌的方法,大部分未必能準確測出癌症、判斷腫瘤擴散程度,甚至未能察覺腫瘤。現時醫學界會利用超聲波內視鏡(EUS)為患者進行檢查。竺醫生指,檢查會透過內視鏡的超聲波探頭,可清晰觀察胰臟、膽管和消化道等。傳統的內視鏡是一種細長並帶有鏡頭及照明燈的管子。儀器從患者口腔進入食道,然後經胃進入小腸的第一部分,透過儀器能觀察胰臟腫瘤的位置和大小。然而,單靠內視鏡,未能抽取腫瘤的組織進行化驗,亦未能讓醫生分辨腫瘤的期數。
新一代微針穿刺則利用超聲波內視鏡,能夠靠近病源作出檢查。竺醫生指,當發現腫瘤時,會利用幼針刺穿胃部,抽取細胞組織,有助提高診斷準確度。
倘若患者不幸確診胰臟癌,因應患者的情況,醫生一般會採用手術、化療、放射治療等方案。然而,上述方案成效不高且副作用較多。針對不能切除的胰臟腫瘤個案;竺醫生指,現時會為適合的患者安排不可逆轉電穿孔治療,俗稱「納米刀治療」。治療會利用兩至六支的細長狀電棒,插入胰臟腫瘤內,透過在前端針尖釋放約 3000 伏特的高壓電,將腫瘤殺死,使之達到不可逆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