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檔案|輔助治療助早期乳癌患者術後降復發風險

更新時間:13:48 2025-08-14
發佈時間:13:48 2025-08-14

香港乳癌基金會推支助計劃

根據本港2022年數字顯示,乳癌佔本港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28.6%,為所有癌症中發病率最高,而且死亡率排名第三,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不少乳癌患者以為只要及早確診及接受治療便可痊癒,卻忽略了日後復發風險。
香港乳癌基金會管治委員會副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表示,研究指出荷爾蒙陽性(HR+)/HER2陰性(HER2-)乳癌復發,約一半在五年內出現,而且風險可持續超過20年。同時,根據美國多個社區及大型學術機構的分析,所有II期及III期乳癌患者,約每四位有高風險因素的無淋巴結轉移患者中,就有一位患者在七年間有復發風險,高於整體復發率。


術後輔助治療可減少復發

另外,香港乳癌基金會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楊明明教授早前進行了一項研究,分析3,512名於2006至2011年間確診,並接受根治性手術的HR+/HER2-乳癌患者資料。研究發現,與I期基線組相比,高風險患者的10年整體存活率降低約10%,且每五位患者中即有一位會在治療後10年內復發。而且,高風險無淋巴結轉移(N0)患者的復發風險與淋巴結轉移1至3個(N1)的患者相近。楊教授補充,乳癌患者不能掉以輕心,應留意其他風險因素,或可考慮配合不同的輔助治療以進一步降低復發風險。

在眾多的乳癌輔助治療中,近年有研究顯示,新型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用於早期HR+/HER2-乳癌患者,其三年後的復發率降低約25%,四年後更減少約29%。現時,有不少國際治療指引亦建議以CDK4/6抑制劑作早期HR+/HER2-乳癌的輔助治療。

以46歲的王女士(化名)為例,她患有紅斑性狼瘡,而且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其右側乳房出現惡性腫塊,檢查後確診為II期乳癌。其後,她接受了右側乳房腫塊切除術及前哨淋巴結活檢,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特性屬高風險類別,但並無轉移至腋下淋巴結。為了減低日後復發風險,她接受一系列的術後輔助治療,包括化療、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並合併使用CDK4/6抑制劑。


早期乳癌藥物資助計劃

香港乳癌基金會推出「早期乳癌藥物資助計劃」,為合資格的乳癌患者提供支援,緩解其部份經濟困難。只要是具有高復發風險的II期及III期HR+/HER2-乳癌患者、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及個人平均收入少於或等於HK$60,000等,就可以在開始藥物療程的六個月內,帶備所需文件並預約時間親身到基金會辦理手續。經審核的合資格申請者,每168粒藥物(28日為一個療程週期,四個週期即168粒藥)可領取HK$18,000資助,最高資助額為HK$162,000。

(左起) 香港乳癌基金會管治委員會副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醫生,香港乳癌基金會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楊明明教授,香港乳癌基金會乳癌支援中心主管陳嘉莉女士
(左起) 香港乳癌基金會管治委員會副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醫生,香港乳癌基金會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楊明明教授,香港乳癌基金會乳癌支援中心主管陳嘉莉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