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6:39 2025-04-30

電影《虎毒不》描寫主角淑貞(談善言飾演)在產後面對的種種壓力、無力感,最後走上不歸路,提醒社會大眾不可忽視婦女的產後抑鬱症。今期臨床心理學家為大家解說,如何避免情緒困局,助新手媽媽走出情緒迷宮。
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博士說,婦女在生育後頭兩、三天起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Baby Blues),病徵包括情緒不穩定、易哭、脾氣暴躁、精神難以集中,疲倦但又無法入睡等,一般會在兩星期左右消退,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這種影響大約四成至八成產後婦女的心理變化,主要與分娩後荷爾蒙變化有關,加上新手爸媽面對新生命難免感到壓力及需時適應,乃正常現象,毋須過分憂慮,如低落情緒持續及惡化,就要正視。
「產後情緒低落,嚴重至食不下嚥,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與丈夫及小朋友關係抽離,例如不想接觸他們,連看一眼也覺煩厭,感覺像是逃避;部分人甚至可能有傷害子女的想法,這類個案可以定義為產後抑鬱症。」黃博士說。
根據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資料,產後抑鬱症影響約一成三至一成九產後婦女,通常在產後六星期內出現,亦可以於產後一年內發生。然而,當事人未必留意到情緒變化是產後抑鬱所致,此時家人的介入就非常重要。
夫妻攜手 跨過難關
陪伴妻子渡過產後情緒困擾難關,丈夫角色十分重要。黃博士說:「丈夫可以多留意妻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對方感到不開心,嘗試聆聽她的需要,毋須給予意見或建議,注重反映對方感受,例如『失眠的確很辛苦,我也明白你的難處』之類說話,有助穩定心情,繼而一起商討解決方案。總言之,以處理情緒優先。」
產後抑鬱症患者亦會經常感到自責。黃博士稱,丈夫必須讓妻子明白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媽媽,而且即使是犯下小錯,也不致於損害小朋友健康。更重要的是,二人在婚後偶爾也要享受二人世界,不要因新生命誕生而切斷所有社交生活;丈夫也不應過度偏心小朋友,畢竟為人母親的媽媽,也是自己的妻子,同樣需要關心與支持。
四大長老 勿太緊張
「四大長老」是指家中四位備受尊重的長輩,即是子女的外公、外婆、爺爺及嫲嫲。「四大長老」是部分夫妻關係的癥結,特別是初生嬰兒的家庭,長輩的介入自然更多。黄博士認為,長輩們要學懂保持適當距離,雙方應協調照顧小朋友的時間,例如由老人家負責較輕鬆的工作,當遇到不同意見時,男方就可能需要出面協調,減低雙方衝突、或其中一方啞忍承受的機會。
產前產後 充足準備
產後抑鬱症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需要及早接受治療,症狀相對輕微的患者可以求助心理治療。黃博士說,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分析療法等,幫助情緒的控制,療程大約三至四個月。
病情嚴重患者或需要藥物治療,有需要時可與精神科專科醫生商討治療方案。透過服用抗抑鬱藥物,能夠調節腦部的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藉此改善抑鬱症狀,普遍患者接受治療後兩、三個月,情況會有好轉。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黃博士建議夫妻們在產前充分準備,迎接新生命來臨。「二人可以一同參加產前講座,認識女士在懷孕期間生理的轉變、過程、產後護理及照顧嬰兒的知識;懷孕、生產期間或產後,避免有轉工或搬屋等太大的轉變,藉此減低壓力;並要安排好照顧工作,例如聘請陪月員,雙方偶爾要抽時間做些自己想做的事,閒時多做運動及曬太陽,對紓緩壓力也很大幫助。」黃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