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檔案|視力模糊手腳乏力恐患視神經脊髓炎 調查揭近六成患者曾復發四成人想輕生

更新時間:08:00 2025-03-19
發佈時間:08:00 2025-03-19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每次復發都會損害視力及神經系統,造成不同程度殘障,並要承受神經痛及情緒困擾。有關注團體呼籲當局引入防復發新藥,並設立專門診所集中資源提供診治。

Peggy現年約40歲,未病前曾從事日文雜誌編輯、品牌雜誌編輯及網頁編輯等工作。她於2011年首次病發,初時雙腳痺痛及無力,輾轉求醫下經腦神經科醫生確診一般脊髓炎。數年間多次病發致行動不便,要留家休養。她後來正式確診NMOSD,2017年下半身癱瘓。

姊姊Connie指妹妹每次復發後身體都轉差,尤其下肢功能受到影響,由最初要用柺杖、四腳叉來輔助走路,後來需使用助行架,到後期要坐輪椅代步,如今下半身沒法活動,需長期臥床,左眼只餘下約一成視力,無法說話及吞嚥有困難,要靠鼻胃喉餵食及插尿喉。Connie指妹妹已用盡本港防復發藥物但仍無效,令全家人壓力很大,促當局引入更多新藥救治患者。

香港腦神經免疫學會副主席李志仁醫生稱,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多為中年女性,病因不明但復發率高。每次發作,患者的免疫系統都會錯誤攻擊中樞神經系統,以致視覺神經、腦脊髓神經等都會受損,造成視力下降、手腳麻木及刺痛、頭暈及持續打嗝、大小便困難等症狀,長遠有機會癱瘓。目前,懷疑患者確診為NMOSD時,可以透過磁共振掃描(MRI)、血液測試及脊髓液檢查進行診斷。其中,抽血檢查AQP4抗體尤為重要,因目前有研究顯示,約80%的患者對此抗體呈陽性。

 

患者促設立專門診所提供集中治療

香港視神經脊髓炎協會用問卷調查47名患者,發現83%人擔心現有藥物無法控制復發,57%人曾復發,40%人曾想過輕生。幾乎所有人認為需引入新的防復發藥物及支持設立專門診所。該會主席陳寳婷(Chris)稱,NMOSD在近20年才被認定為獨立疾病,患者數量稀少,估計香港僅有約400人,且分散治療,醫學界對此的認識和經驗仍然有限。

因此,協會建議設立NMO專門診所,集中治療患者,並集合熟悉NMOSD的腦神經免疫科及眼神經科醫生,以提供專業的治療。透過是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95%的受訪者都支持設立專門的NMO診所。

 

現有兩款新型生物製劑

Chris亦呼籲,政府盡快引入已在外國證明有效的防復發新藥,「因現有藥物未能有效防止復發,導致30%至60%的患者持續致殘和心理受創。香港現有的防復發藥物選擇極少,且全為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藥物,缺乏臨床證實的有效性。當局即將召開藥物委員會會議,惟沒有將NMO防復發新藥物納入議程,漠視患者需要,令患者持續受復發及致殘風險影響。協會對此感到失望,希望當局能夠正視及正面回應,盡快開始防復發新藥的的審核,將外國已證明有效的新藥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

目前除CD20單株抗體外,另有兩款新型生物製劑適用於AQP4抗體陽性的成人患者,分別是補體抑制劑和白介素IL-6抑制劑。李醫生指,補體抑制劑通過阻斷補體蛋白C5的活化來發揮作用,患者需每8周進行一次靜脈注射。而IL-6抑制劑則是透過結合並阻斷IL-6受體來抑制炎症反應,需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這兩款藥物均已獲得美國FDA的認可,並在香港獲批。

左起:陳寳婷小姐、李志仁醫生、Connie、Peggy。
左起:陳寳婷小姐、李志仁醫生、Connie、Peg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