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樂團47樂季|師徒聯手 同場獻藝 梁祝65 何占豪與香港中樂團

更新時間:08:42 2023-09-26
發佈時間:08:42 2023-09-26

為慶祝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邁向面世六十五周年,香港中樂團將於十月下旬舉行《梁祝65—何占豪與香港中樂團》音樂會,更特別邀請到年屆九十高齡、《梁祝》的創作人何占豪教授來港演出。何教授是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的恩師,曾師從他學習作曲,這次音樂會,二人將會分上下半場執棒,並夥同箏演奏家蘇暢及客席樂團首席張重雪,演奏多首何教授創作的名曲,同時讓觀眾親睹這位音樂界巨匠的舞台風采。

指揮:何占豪
指揮:何占豪


亦師亦友 望擦出更多火花

何占豪教授是當代音樂史上的標誌性人物,一直致力於音樂創作及教育事業,不單創作出眾多悅耳的樂章,更訓練出眾多的優秀音樂人才。閻惠昌總監曾說過:「沒有恩師(何占豪)就沒有我,他不僅教會我作曲,亦教會我做人。」當年閻總監於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是何教授看出他屬於舞台多於課堂,才能成就今天的閻惠昌。他和何教授不單感情深厚,亦師亦友的關係多年不變,當年閻總監主持香港電台的中樂節目,曾邀請恩師任嘉賓,一小時的錄音由於機械故障報銷,需要重新錄音。當時何教授不但沒有投訴,更笑說;「沒關係,我跟閻惠昌,再說四小時都行!」結果一錄便兩小時,比原本多了一倍。這次音樂會能再和恩師同台演出,閻總監與有榮焉之餘,更希望透過是次合作,擦出更多火花,叫台下觀眾聽出耳油。

指揮:閻惠昌
指揮:閻惠昌


閻惠昌率先上陣 呈獻恩師名曲

上半場閻總監將打頭陣指揮兩首恩師創作的樂章,分別是入選「中樂百首精選」之一的《高原風情》以及箏與樂隊《臨安遺恨》。前者由香港中樂團委作,是何占豪教授上世紀多次到訪雲貴高原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去採風、體驗生活的結果。何教授從他們眾多的音樂及舞蹈中得到靈感,以雲貴高原獨有的風土人情及音樂語言寫成,歡樂的彝族曲調、優美的布依族旋律、高亢的苗家飛歌,從四方八面湧來。樂曲分四個樂章:《彝寨山景 》、《門墻戀》、《蘆笙情》及《賽歌會》,以獨弦胡和蘆笙等樂器展現高原上樸實而多情的民風。

箏與樂隊《臨安遺恨》取材南宋愛國名將岳飛臨刑前被囚於臨安(今杭州)時,他對社稷面臨危難的焦慮、對家人處境的掛念、對奸臣當道的憤恨,以及對自己精忠報國卻無門可投的無奈而引發的感慨。樂曲共分為七段,由樂團與古箏演奏家蘇暢聯手演繹,展現岳武穆壯懷激烈的意氣和高尚情操的同時,亦表達出戰場上萬馬奔馳的氣勢,帶領觀眾回到古代疆場,以快速、激昂的音樂描繪出岳大元帥如何率領三軍將士,為保衛江山社稷浴血奮戰、奮勇殺敵的壯烈場面。

箏:蘇暢
箏:蘇暢


何占豪壓軸執棒 重溫梁祝經典

音樂會下半場由何教授親自上陣,先為樂迷帶來充滿西域韻味的《胡騰舞曲》。根據歷史記載,隋唐時最盛行的龜茲樂舞是胡騰舞,它吸收了西域、北印度及波斯當地的技藝,舞姿優美,富有異國風情,但音樂已經失傳,何教授於是根據那地方的音樂素材和情調作此仿古樂曲。這首樂曲時而柔麗,時而奔放,富有獨特的異國風情。

另一首是何教授第一首應樂團邀請的委約作品《節日賽馬》,談到這首樂曲,他回憶是於一場交流會聽到有人希望香港能有更多中樂作品,於是便藉此機會寫下這首既富新疆少數民族特色,又極具港式風情的《節日賽馬》。樂曲前半部分描寫男女老少騎着馬兒前往賽馬場觀看賽馬的愉快心情,後半部則描寫賽馬場上賽馬時熱烈緊張的氣氛,最後讓聽眾恍如置身在群馬歡叫的高潮中結束。

壓軸登場的是音樂會點題曲目、近代中樂經典之一的高胡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其旋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此曲原是何教授於一九五九年與陳鋼共同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是當時中國音樂的民族元素,結合西方古典音樂大型作品結構的經典範例。這首協奏曲運用了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選擇了原劇中《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的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由客席樂團首席張重雪負責演奏高胡,必定會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環保高胡:張重雪
環保高胡:張重雪

 

中國太平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梁祝65—何占豪與香港中樂團

日期:2023年10月27-28日
時間:晚上8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票價:$400、$350、$300、$250(門票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指揮:何占豪、閻惠昌
箏:蘇暢
環保高胡:張重雪
網址:https://www.hkco.org/tc/Concerts/He-Zhanhao---The-Hkco---The-Butterfly-Lovers---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