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2:25 2024-12-12
長期稱霸全球的日本車廠,近年受到中國等新興車企高速崛起沖擊,尤其在新能源車方面開始拋離一直未大舉發展電動車的日本車廠。最近,日產汽車(7201.T)更陷入破產邊緣,第二財季盈轉虧,公司更明言生存時間只剩下十二至十四個月,要裁員九千人及減少兩成產能以減低成本吊命,要尋找投資者「輸血」,有傳財務總監Stephen Ma將辭職揹鍋。
日產在現任行政總裁內田誠掌管的五年間,公司發展停步不前,新車型開發緩慢,混合動力車在美國亦欠吸引力,被市場批評產品過時,五年間股價勁跌四成七,而日本東證指數同期大升近六成,內田誠成為五十年來表現最差總裁。
日本知名車廠日產汽車,上周突然傳出瀕臨破產危機。英國傳媒引述日產內部消息稱,日產的生存時間只剩下十二至十四個月,需要積極尋找保險及銀行等穩定的投資者救命,而合作夥伴之一的本田有幾會是其中一位「白武士」。
日產今年第二財季的業績震驚全球,市場原先估計公司可賺超過四百九十億日圓,但最終出來的成績,是要虧損九十三億日圓,去年同期賺一千九百○七億日圓;截至今年九月上半年的盈利亦只有一百九十二億日圓,按年勁跌九成三。
為挽救差強人意的業績,由內田誠帶領的日產,最近更宣布要裁減九千個職位,同時削減全球兩成產能,減少三千億日圓固定成本及一千億日圓的變動成本,包括行政總裁在內的管理層需要自願減薪,更需要出售近一成三菱汽車的股份套現支持公司財政,內田誠更不諱言,公司已進入了「緊急模式」。
更令投資者憂慮的是,兩年後日產債券到期的總金額高達五十六億美元,創下史上新高,而日產如想以債冚債亦非易事,因為評級機構穆迪及惠譽已分別將日產的展望調整至負面,評級為BAA3及B B B-,意味公司如要在市場借錢,將相當困難。
CEO︰進入緊急模式
事實上,日產在電動車大戰中一直大落後,混能車的發展亦未如理想,被中國比亞迪(1211) 為首的車企, 以及美國特斯拉(TSLA)遠遠拋離,中、美市場的銷售都出現倒退,第二季中國銷售大跌近一成三,作為日產只要盈利來源的北美市場,今年上半年更罕有地錄得四十一億日圓的營業虧損。
日產在中國與東風集團合作,一八年全盛期的銷售量輾壓競爭對手本田及豐田。不過,自電動車在中國市場快速崛起,反而日產故步自封,未能全力研發新能源車,雖然近年在中國推出電動車「軒逸」,但銷情遠差於比亞迪同價位的車款,日產投入資金在中國嘗試搶市場,但中國電動車市場同時陷入了價格戰,無論是特斯拉、比亞迪,還是後起之秀「蔚小理」,加上三線電動車企,紛紛劈價搶攻,導致日產在中國陷入苦戰。
至於北美市場,日產一直未能推出具吸引力的混合能動力車款,其產品的產品線未能與市場需求同步,新車型的開發速度非常緩慢,根本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令日產陷入了「貼錢賣車」的困境,一直要靠提高獎勵去刺激銷售。據美國Cox汽車的數據,豐田發給每輛車的銷售獎金為一千四百六十美元、本田是二千二百美元, 至於日產則高達三千五百美元,導致銷售成本大升,成為北美要虧損的主因。
北美要貼錢賣車
為應對中國等車企的競爭,日產與本田這兩位老對手都不得不合作,今年三月宣布聯手探討電動車等領域,雙方更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兩家公司考慮未來實現電動車核心零部件通用、聯合採購及共同開發軟件等,通過削減成本加強競爭力,與中國及美國的電動車企分庭抗禮。
內田誠當日明言︰「新興汽車品牌正利用壓倒性的價格競爭力及速度來獲得主導地位,而我們不能獨自開發電動汽車及智能汽車,出於這種危機感,雙方展開合作。」一向我行我素,不與任何車廠合作的本田, 社長三部敏宏亦稱,業界正發生急劇變化,用以往的方法而無法競爭,更明言「我們與日產雖未討論互相參股的問題,但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不過,日本媒體引述專家的分析認為, 兩家公司現在才合作是「為時已晚」,在成本競爭上而遠遠落後於比亞迪及特斯拉,打造電動車或混能車的產品線亦不及歐美的通用汽車(GM)及沃爾沃等傳統車企。
日產近年發展裹足不前,先有前行政總裁,被視為挽救日產於水火的戈恩,因被日產指控少報年薪和濫用公司資金而被捕,其後他借助混入樂隊的樂器箱中逃跑;其後內田誠接手日產後亦無所作為,他擔任行政總裁這五年間日產股價勁跌四成七,跑輸同期日本東證指數,同業的豐田汽車(7203.T)同期大漲七成,而本田(7267.T)亦漲兩成二,日產絕對傷透投資者的心,至於內田誠能否帶領日產走出破產困局,還要看他能否找到真正的「白武士」。
中國新能源車企交付量齊升
中國新能源車近年火速崛起,多間車企的交付量都火速上升,龍頭比亞迪今年十一月的新能源車銷量按年增長六成八,達五十萬六千八百輛,今年頭十一個月累計銷量達三百七十五萬七千三百輛,同比增加四成。
至於「蔚小理」,蔚來(9866)十一月交付了兩萬○五百七十五輛汽車,按年增加近兩成九,而連續七個月超過兩萬輛,二四年累計交付了十九萬○八百輛汽車,比去年同期增長逾三成四;小鵬(9868)十一月共交令新車三萬○八百九十五輛,按年勁增五成四,按季亦增長兩成九,首次單月交付量突破三萬輛,再創新高;理想汽車(2015)十一月亦交付了四萬八千七百四十輛新車,按年增長近一成九,截至十一月,理想全年交付了約四十四萬二千輛新車。
小米的SU7在十一月的交付量逾兩萬輛,集團更直言有信心達成全年交付超過十三萬輛的目標;零跑(9863)十一月則交付四萬○一百六十九輛,首次突破四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一點一倍;吉利(0175)旗下的極氪十一月交付了兩萬七千○一十一輛,再創新高,比去年增長逾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