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5:16 2025-10-09

滙豐(0005)提出以每股155元私有化恒生(0011),一旦成事,恒生將結束長達53年的上市地位,股票號碼11亦會懸空。滙控行政總裁艾橋智(Georges Elhedery)表示,私有化恒生後會繼續在港招聘,不改變持續投資香港的策略,百分百持有恒生可加快決策,對業務增長更有利。
10%小股東反對 私有化即失敗
今次滙豐私有化恒生的建議,仍有待相關條件達成才能生效,包括股東投票獲75%支持,以及少於10%反對票,滙豐預計私有化建議將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若私有化計劃被撤回或未獲批准,根據收購守則,滙豐由私有化失敗當日起計,12個月內不能再向恒生提出私有化。
一度成滙豐最大對手 65年擠提風暴被吞併
現時滙豐亞太持有恒生約63.34%股權,另外滙豐亞太一致行動人士總共持有0.02%恒生股份,除少數基金外,街外股東約持有32.74%恒生股權。
恒生於1933年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盛春霖及何添創立,54年至64年是恒生的高增長期,存款由2100萬大增至7.2億,總資產約7.6億元,成為本港最大華資銀行,開始成為滙豐的主要競爭對手。
1965年香港爆發史上首次大型銀行擠提風暴,原因是銀行過度涉及地產投機,當時出事的幾乎都是華資銀行,最先出事為明德銀號,最終被港府接管,接着火燒連環船,恒生跟道亨、永隆等多家銀行出現擠提,恒生更試過一日內流失8000萬存款,佔銀行存款總額達六分之一。水浸眼眉之下,恒生董事局終決定以5100萬元將51%控股權售予滙豐,滙豐後來逐步增持至如今約63.34%。
恒生獲滙豐成為大股東後喘定,1972年在港上市,成為戰後首家本港上市銀行,當年以每股100元公開發售100萬股,獲得29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28億,相當於港府當年約一半年度財政收入,首日掛牌收報165元,較上市價勁升65%,上市53年間累積增長近170倍。
疑再次因過度涉足地產貸款 或被滙豐第二度吞併
半世紀後,恒生疑再次因為過度涉足房地產貸款而第二次被滙豐吞併。近年恒生先後受內地問題貸款和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減值拖累,截至今年6月底,總減值貸款達548億元,當中已作減值提撥的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達250億元,不良貸款率創30年新高。
今年九月,出任恒生行政總裁近四年的施穎茵突然被調回滙豐,由滙豐行政總裁林慧虹接任,惹來市場揣測滙豐部署在恒生有大動作。上月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滙豐不尋常地直接介入恒生業務,要求盡快出售一些不良房地產債務組合,這種直接下達「硬指標」的情況極罕見。差不多時間,市場傳出恒生尋求出售總值約78億港元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組合,包括來自英皇國際(0163)和大鴻輝的抵押資產。
不過艾橋智表示,滙豐早在2月提出併購4項條件,恒生全部符合,現時出手屬策略決定,與恒生壞帳無關。他指恒生的香港商業房地產資產質素已見改善,港府措施有助推動供需回到平衡,長遠維持正面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