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迷你數碼相機熱爆全球 柯達難靠「Charmera」破債務困局 | 國際解碼

更新時間:12:00 2025-10-09
發佈時間:12:00 2025-10-09

深陷債務危機的柯達(KODK),最近靠迷你數碼相機「Charmera」風靡社交媒體,這款透過盲盒銷售的新一代潮物,在本港零售店上架即被搶購一空,部分款式甚至被炒至原價十倍!

作為百年老店,柯達利用復古攝影熱潮打入千禧世代的市場,固然難能可貴,但包括「Charmera」的品牌業務,只佔集團整體收入約分之二,對於背負接近七億美元債務的柯達而言,無疑杯水車薪,相反佔公司近七成收入的傳統印刷業務,仍然艱苦經營。

柯達於一二年曾經宣布破產保護,之後被逼出售多項專利和業務,轉型數字印刷和影像技術,可惜尚未能跨過倒閉危機,集團早前警告仍未確保有足夠流動資金支付即將到期的債務,甚至暗示「很難經營下去」。

 

全城瘋搶Kodak Charmera相機盲盒,在多個社交平台被洗版。
全城瘋搶Kodak Charmera相機盲盒,在多個社交平台被洗版。

 

上月傳出財務危機的柯達,近月憑藉一款迷你數碼相機盲盒「Charmera」在多個社交平台上引爆熱潮。單是本港,多間店舖開賣不到二十四小時便售罄,銷售點每有新貨到埗, 即現排隊人龍。由於供不應求,「Charmera」出現炒風,其中透明隱藏版被炒至二千多港元,是原價的十倍,十分誇張。

柯達透露,「Charmera」的設計靈感源自一九八七年經典Fling一次性相機,「Charmera」的機身縮小至掌心尺寸,輕巧便攜,更可隨身掛戴,結合復古外形與數碼便利。此外,產品以「盲盒」形式發售,並推出七款復古彩繪設計,又透過IG與TikTok短片大肆宣傳,成功複製如Labubu般「谷子經濟」熱潮,尤其吸引不少千禧世代追捧收藏。

 

柯達Charmera迷你數碼相機盲盒,靈感源自八七年KODAK推出的首款標誌性的即棄式相機KODAK Fling。
柯達Charmera迷你數碼相機盲盒,靈感源自八七年KODAK推出的首款標誌性的即棄式相機KODAK Fling。

 

成功複製盲盒經濟

功能方面,「Charmera」內有七種復古濾鏡與四款專屬相框,有一百六十萬像素,支援拍照與錄影,可以經USB-C或microSD記憶卡將影像輸出,再放上網絡即時分享至社群平台,滿足時下年輕人的打卡分享慾。

這波熱潮的確驚人,在Amazon、eBay與淘寶等網購平台上,不但「Charmera」長期熱銷,還帶挈柯達的一次性相機與入門底片相機銷量持續攀升,顯示「復古攝影」正強勢回歸。

雖然「Charmera」熱賣,但對深陷債務危機的柯達來說,幫助委實有限。今年八月,柯達公布第二季業績,期內收入二億六千三百萬美元,按年下跌百分之一;毛利率從去年的兩成二,下降至今年的一成九;去年第二季柯達仍錄得二千六百萬美元淨利潤,到了今年第二季已轉盈為虧,蝕了二千六百萬美元。

 

柯達首席執行官 Jim Continenza 早前公布業績,公司正承受債務壓力與現金流困難影響,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未來可能無法繼續營運。
柯達首席執行官 Jim Continenza 早前公布業績,公司正承受債務壓力與現金流困難影響,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未來可能無法繼續營運。

 

柯達管理層預計在「Charmera」等貢獻下,收入有望轉趨穩定,不過以集團分部收入佔比來看,貢獻最大的仍然是傳統印刷業務,佔總收入逾六成七,該業務收入於今年第二季按年下跌超過百分之四;其次是先進材料與化學品業務,佔整體收入逾兩成五,第二季收入按年回升約百分之二。

至於包括「Charmera」,以及菲林復興、電影等其他品牌業務,今年第二季確實交出亮麗成績,收入按年大增五成,但相關收入僅佔柯達整體收入約百分之二,即使「Charmera」銷售再勁,對改善集團經營狀況和緩解減債壓力幫助不大。

轉型之路甚崎嶇

柯達於一八八二年由柯達、喬治·伊士曼所創立,七十年代巔峰時期一度佔據美國接近九成膠卷和八成半相機市場,七五年工程師沙森甚至發明出全球首部數碼相機,可惜柯達未有全力發展。隨着數碼攝影興起,柯達的競爭對手佳能、索尼等早已瓜分市場,導致柯達的傳統膠卷和相機業務迅速沒落,終於一二年背負六十七點五億美元巨額債務申請破產保護。

 

柯達曾於一二年申請破產保護,重整後轉型,專注於工業印刷、包裝及品牌授權等業務。
柯達曾於一二年申請破產保護,重整後轉型,專注於工業印刷、包裝及品牌授權等業務。

 

歷經一年多重組後,柯達重返市場,並大幅減少對攝影產品的依賴,轉為主力發展數字印刷和影像技術,將旗下業務分為四大範疇,包括印刷、先進材料與化學品、電影製作,以及相機與配件等消費產品。一八年柯達甚至打算拓展虛擬資產,推出虛擬貨幣「柯達幣」(Kodakcoin),又與區塊鏈公司合作,推出圖片版權管理加密平台KodakOne,但該計劃隨後不了了之。

為求翻身,柯達乘着二○年新冠疫情,宣布進軍製藥業,並獲得七億六千多萬美元政府貸款,消息一度掀起炒風,集團股價單日暴漲逾六倍。柯達近日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對其新製藥生產設施的註冊,將可生產受監管的產品,但該業務仍處初創階段,似乎遠水難救近火。

 

為減輕對傳統影像的依賴,柯達積極投入製藥原料及試劑生產。
為減輕對傳統影像的依賴,柯達積極投入製藥原料及試劑生產。

 

翻查柯達最新財務報表,集團披露未來十二個月到期的債務約六億九千多萬美元,其中包括約四億七千萬美元的長期貸款,以及約兩億兩千萬美元的Series B優先股及Series C優先股。

柯達早前提出停止支付退休養老金計劃,藉此釋放出約三億美元現金還債,但即使一切順利,仍有近四億美元債務必須於一年內償還, 集團已表明暫時沒有其他融資渠道。「Charmera」熱潮無疑增加市場對柯達轉型的信心,但能否真正走出破產困局,投資者只能拭目以待。

富士成功變身 搶攻美妝產品

被數碼攝影衝擊的老牌菲林公司不只柯達,還有日本富士軟片(FUJIFILM)。市場上經常有人將柯達和富士相提並論,其實富士早已完成多元化業務轉型。

○三年隨着數碼相機興起,富士的底片業績大跌三分之二,管理層隨即縮小相關業務規模並進行改組,嘗試轉向醫療保健和美妝產品研發。例如底片薄膜的防褪色技術,其實有防下垂功能,富士嘗試便拿來製造抗衰老保養品,最終研發成功。

 

除Instax相機、菲林及相簿印刷等周邊業務外,富士多年前已轉型為一間以專業技術為本的多元化公司。
除Instax相機、菲林及相簿印刷等周邊業務外,富士多年前已轉型為一間以專業技術為本的多元化公司。

 

現時護膚產品「Astalift」是富士唯一的化妝品品牌,利用對膠原蛋白(菲林明膠成分)和抗氧化技術(防止照片褪色)的研究,成功進軍抗衰老化妝品領域,醫藥美妝的收入已佔富士整體收入三成。此外,X光片是富士醫療領域的核心產品,集團研發出高清影像畫面的內窺鏡,協助醫生更容易診斷腸胃內的病變,例如瘜肉。

 

 

 

 

立即追蹤《東周刊》全新WhatsApp頻道,緊貼全城熱話、突發猛料、獨家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