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照心 家國銘魂 | 鄺美雲

當《南京照相館》的鏡頭掃過1937年南京城的斷壁殘垣,放映廳內是一片沉默,這是歷史對當代人最沉重的叩問,我的內心撼動,也久久不能平息。

早前我在理大影院與一眾師生觀看了這部以「小人物見證大歷史」為敘事主線的影片,通過一家照相館的興衰,濃縮了中華民族在苦難中不屈的抗爭,讓我們讀懂,和平從不是歷史的常態,而是無數先烈用血肉守護得來的。

從《731》揭露侵略者的反人類罪行,到《長津湖》展現志願軍的冰血長歌,再到《南京照相館》以平民視角還原歷史真相,這些愛國主義電影是「行走的國情教材」,理應成為香港高校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讓愛國電影走進香港高校,是文化的傳播、傳遞,給青年一個瞭解真相的機會,一個觸摸歷史的窗口,一個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的起點。當更多香港青年在光影中讀懂歷史,在淚水中凝聚共識,「愛國愛港」的種子才能真正扎根土壤,香港的明天,才能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讓愛國電影走進香港高校,絕非單一部門的責任,需要多方協同發力,構建「政府引導、高校主導、各界動員、社會參與」的生態鏈,越來越多優秀的愛國主義電影,可以讓更多人看到、感受到、領悟到。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褪色,記憶不會因刻意回避而消失。讓我們以電影為媒,守護共同的民族記憶,這是對未來的承諾。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的傳播,需要政府、民間團體、學校多方協同推動。早前香港珠海社團總會亦舉辦了愛國主義電影的觀賞會。

在理大影院與一眾師生同仁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感受十分深刻,希望有更多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能走入校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