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黃金機遇︱陳永陸

今年一月一日香港黃金交易所正式營運,上星期舉行首屆董事會就職典禮。黃金交易所前身係大家熟悉嘅金銀業貿易場,今年踏入一百一十五年,講返歷史原來一九一○年成立時叫做「金銀業行」,到一九一八年至改名為「金銀業貿易場」。

香港係四大黃金市場之一,「九九金」和後來嘅「九九九九金」係我哋本土品牌。

早排見到香港黃金交易所主席張德熙(Haywood),除咗恭喜佢帶領貿易場轉型至交易所,亦同佢講古論今。據張兄講,金銀業貿易場到一九七五年已經成為香港唯一嘅黃金白銀交易所。點解當時唔改名做交易所?佢講返當時冇人用「交易所」這個term,一般都係叫銀號之類,所以決定叫貿易場。

由貿易場轉型為交易所,當然唔係改名咁簡單,佢形容過程要先「過五關」。由原來社團轉為有限公司並唔容易,要將貿易場嘅業務、牌照、交易身份等等,轉去一間新註冊公司需要經過五個部門,包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因為會員有選舉權)、公司註冊處、證監會和立法會。另外對內要游說會員同將貿易場規條除舊迎新,包括原有章程刪除咗三、四成。

過程咁艱辛都要註冊改名,一個最主要原因係正名。張兄認為,佢哋實實在在係香港唯一實物黃金白銀交易所,全球都有證券交易所,點解自己仲要叫貿易場?而且之前因為社團身份,想進一步拓展同世界接軌,外資機構對同社團合作會有所保留。公司化之後,企業透明度更高,監管更嚴謹,國際機構參與度更高、更直接。

香港係四大黃金市場之一,「九九金」和後來嘅「九九九九金」係我哋本土品牌,外國人知道「両」(tael)可能都係因為香港黃金交易。張兄更提到,每年農曆年後第一個交易日,整個亞太區交易第一口定價喺香港,全亞太區嘅黃金定價權亦喺香港。

而要保持呢塊金漆招牌,其中一重點係要優化黃金交易同令佢年輕化,因此貿易場幾年前設計推出數碼黃金。首先數碼黃金可以將黃金細化,切割到一克都得,再放上區塊鏈發數碼幣,而且有佢哋監管實物黃金,買家可以一對一兌換實物黃金。年輕人傾向網上投資,用手機app好容易可以買到一克金,賣出亦方便,仲可以隨時喺手機check價格升跌。另一方面,配合政府積極將香港打造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張兄覺得第一步可以先喺一帶一路鋪設一條「黃金交易走廊」,由香港擔當超級聯繫人角色,連結有黃金需求同供應嘅國家、投資者。

張兄同黃金結下不解緣,黃金對於佢嚟講係情人、事業?佢直言黃金係佢「救命恩人」,因為佢係冒險家性格,投資有賺亦有犯錯嘅時候,而因為佢一直持金,所以每次投資失誤黃金都幫佢保本,甚至因為剛好有升浪而抵銷大部分損失。講起至愛黃金,張兄有好多新諗頭,我亦祝港金所喺佢帶領下繼續金機在握、金通四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