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影響收支 穩經濟重於滅赤

立法會上周一連兩日辯論2025 / 26 年度《財政預算案》,幾乎所有議員齊聲炮轟美國的霸凌行徑,以及就特區政府與香港各界如何「應戰」出謀獻策,集思廣益。

立會上周一連兩日辯論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幾乎所有議員的發言內容都有觸及,以至大篇幅講述中美關稅貿易戰,齊聲炮轟美國的霸凌行徑,以及就特區政府與香港各界如何「應戰」出謀獻策,集思廣益。

事實上,今份預算案在去年底開始編制,二月尾發表。雖然當時剛上任不久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向中國加徵了10%的額外關稅,財政司司長在落筆時已考慮了外圍環境不明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但相對於特朗普於四月初向全球多國開徵高達三成至五成的「對等關稅」,以至其後將針對我國的稅率進一步提高至145%、245%,香港甚或全世界都始料不及。預算案內列出的經濟表現及政府收支預測已成明日黃花,各項政策措施和財務安排都可能需要調整。

當中最直接的影響是收入。美國的關稅政策朝令夕改,令全球股、債、匯市等大幅波動,股市短期成交額增加或會令庫房印花稅收入上升,但中長期肯定會影響港股表現和財政儲備投資收益。若美國勒令在當地上市的中概股除牌,港股可望成為其替代首選,有利香港的金融中心發展。但如果這一天真的來到,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大環境都不會好到哪裏,特區庫房的稅收情況將更不樂觀。

關稅戰對樓市表現及相關政府收入的打擊同樣嚴重,原本有意上車、換樓的準買家,除了擔心全球經濟衰退,自己收入減少甚至失業,因高關稅引發的通脹憂慮,亦會令美國減慢以至中斷減息,連累港人的供樓負擔增加。預計發展商將加緊減價促銷,求量不求價,求減債而不求利潤,並進一步降低投地發展的意欲,令政府的賣地收入每況愈下。

更壞的情況是,外圍經濟不穩、貿易減、股市差、樓市跌、失業升,會形成惡性循環的企業投資與市民信心崩潰,打擊原定正要提速提效發展的北部都會區。港澳辦夏寶龍主任在上周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講話中,強調大家要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尤其工商界要以更有力的實質行動建設香港,便是有先見之明的警示。

為迎抗關稅貿易戰,中央政府已火速推出了量經濟、財政及金融、貨幣措施,以「組合拳」方式協助內地企業與民眾應對逆境。特區政府也推出一些支援措施,但範圍和力度相對較小,尤其針對一般市民的措施欠奉。

面對今次世界百年變局下的經濟、金融危機,政府應更加積極有為,大膽應變,適度調整開源節流的步伐。包括像應對新冠疫情般,適時修訂原定的收支預算,推出更多強而有力的支援措施,以至緩減之前為了滅赤而提出的加稅加費建議,與市民及企業共渡時艱,團結應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