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星期與拍攝團隊一起到大阪巡視業務,影片稍後會一一與大家分享。
先宣傳一下,最近我開了TikTok帳號,接着會開小紅書和YouTube,所以我最近飛大阪巡視業務,特別安排市場部團隊隨行,拍攝公司旗下所有已落成及興建中的樓盤,準備在新頻道中與大家分享。為甚麼我想要晒冷呢?因為眼見有人將舊樓翻新就吹噓成發展商,有人起兩幢樓又自認是發展商,我把心一橫,決定讓大家看看我十年來默默耕耘的成果。
今次直擊拍攝FMI民宿,讓我看到大阪民宿團隊盡心盡力,他們可能仍未稱得上最優秀,但肯定是最有潛能、最肯付出的民宿管理團隊,由升降機牆紙的顏色、花紋、材質,以至一草一木全部經他們精挑細選,細心程度連拍攝隊伍亦歎為觀止。
至於今年落成的物業,我們先拍攝道頓崛一個興建得如火如荼的樓盤,項目特別之處是挑戰高度限制。物業全幢高十四層,動工前很多人勸我犧牲幾層以求容易辦事,但我性格不易放棄,當年我第一次看這塊地和圖紙時,向建築公司說:「好,起吧!」他們的反應是呆在當場,因為他們沒有想過有人如此瘋狂,大費周章去起一幢高十四層只有十三個單位的樓盤。為甚麼是十三個單位?事關頂樓兩層設計成複式, 我稱之為峯中之閣(duplex in the air),代表ThePeak系列的新高峰。老實說,興建過程比想像更複雜,起樓用的吊車要吊入地盤,因為一般地盤由裏面出大路,而這個地盤要由大路進入,技術要求非常嚴謹。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申請建築許可,跟政府部門交手數十回合,今次親眼看到十四層鐵骨上架,感覺似一名醫生為夫婦做產檢,從受孕開始定期為胎兒做超聲波,到小孩出生再日漸長大成人,既感動又興奮。事實證明,有潛質的物業必然會被欣賞,樓盤暫時只見鐵骨,已吸引好幾個租客入紙承租地下複式舖位。
位於大國町的The Peak Namba Minami,建築過程亦有很多挑戰,我們動工前為移走電話線便用上五千萬日圓,試問有幾個發展商願意這樣做?為免耽誤工程,我寧願承擔這項額外開支。另一個新盤是一月三十日交樓的The Peak Tsutenkaku Elite,當初所有人都說這塊地位置凹入不太好,結果建成後叫大家「嘩」一聲,樓盤大部分單位望到通天閣,而且間隔實用,交通方便。
弁天町的The Peak Bentencho則是我們首次推出的大單位物業, 四樓以上有大阪巨蛋和天王寺Harukas展望台景觀,所有踏入單位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忍不住「嘩!嘩!嘩!」。果然,這個盤賣得比預期更好,本來我想留一層給自己,但現在只剩下極少量單位,同事們肯定不會放給我了。還有方健儀及周奕瑋最愛的千代崎新盤The Peak ChiyozakiElite,這次搞點新意思,以現樓發售,四月三十日收樓,只有十八個單位,有買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