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 2 》爆紅熱賣 中國風席捲全球

《哪吒2》上畫短短約半個月已勁收逾百億人民幣票房,打破了國產電影的幾乎所有紀錄。

二○二五年最熱爆全球的中國創科產物,除了人工智能軟件DeepSeek,還有奇幻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該片於蛇年大年初一在內地開始上映,旋即場場爆滿,重振了近年已見頂回落的內地電影業。有觀眾看完了一次又一次;有電影院取消了其他影片只播《哪吒2》,並且不斷加場也供不應求;有瀕臨倒閉的電影院因而起死回生後,特設神壇向哪吒像上香拜祭致謝。

《哪吒2》上畫短短約半個月已勁收逾一百億人民幣票房,打破了國產電影(包括動畫與真人演繹)的幾乎所有紀錄,按走勢肯定可以成為首套中國、亞洲,以至非美國電影打入全球電影十大票房榜,挑戰雄據排首多年的《阿凡達》、《復仇者聯盟》系列、《星球大戰》系列和《鐵達尼號》等西方名片。而且此數字暫時還只計內地票房,包括香港在內的境外市場還未開始發功。

《哪吒2》的成功因素眾多,包括劇情豐富、老少咸宜、畫功細膩、特效出色、製作認真、宣傳手法新穎和到位等等。但無可否認,該片的角色和故事以明朝小說《封神演義》為藍本,在內容與畫面融合了大量中國傳統文化、神話、服飾和歷史建築,令較年長的內地觀眾倍添親切感與認同感,看慣了美式和日式動畫的年輕人則有新鮮感和民族自豪感,也是其爆紅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去年熱賣全球的3A級國產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在創意和技術方面都未必比同級的美日電玩優勝,但就是憑藉其中國歷史文化和美學元素取勝。而且不單止受到內地和海外華人歡迎,許多玩厭了美日電玩的外國玩家也會因好奇或趁熱鬧而試玩,在上癮後會嘗試了解當中的中國文化及故事,甚至專程來華旅遊,走訪遊戲中出現的歷史建築和景點,帶動中國旅遊業及協助說好中國故事。估計《哪吒2》也會起到同樣的經濟和文化效力,影響層面可能比局限於網絡世界的《悟空》更廣更深。

其實美國、日本的電影、動漫和電玩業界,早已知悉中國元素是有價有市。日本早於三四十年前開始,便推出大量與《三國演義》及《西遊記》等中國名著相關的熱賣動漫和電玩。美國的《功夫熊貓》系列電影亦深受當地、內地和全球華人觀眾歡迎,雖然明明片中主角的面貌輪廓是個西方人。但近年美國因為政治意識形態問題,開始對含中國元素的文創產品產生抗拒。內地民眾對於被美西方文化扭曲、純粹想借中國風包裝來賺中國人錢的三不像產物(例如真人版電影《花木蘭》)感到厭惡,令這種另類的文化交流融合近乎中斷。

可以預期,《悟空》與《哪吒2》的空前成功,將帶動更多同類的中國風文創產品推陳出新,由內地席捲全球。但未知美國的反華政客,會否以危害國家安全以至損害兒童心智為由,要求禁止《哪吒2》在美國公映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