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遊 | 曾安業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剛舉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香港博物館節》。這個博物館節還與大灣區的博物館聯合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當中包括深圳、澳門、佛山、廣州等地區。

除了民間藝術及藝術精品展,當中在佛山市祖廟博物館舉行的《工業・功業—— 粵港澳百年工業變遷展》和香港百年的工業發展息息相關,實在是想進一步了解祖國及香港過去百年歷史發展的一次回顧。

本地不少博物館美術館及畫廊亦非常值得遊覽。今天西九藝術文化區已成本地人及遊客必到之地,打卡休閒固然是首選,假日更是香港人一家大小玩樂、攜帶寵物享受天倫樂之地。不過,近日一些關於歷史發展的展覽頗吸引到我,香港歷史博物館正在展出的「香港多面體展覽系列」,以專題形式探討了本地的社區發展、外籍族群及海外華人的聯繫等課題,介紹香港獨特的城市發展脈絡。好像新舊交融的油尖旺,大家必定聯想到它的繁華熱鬧及霓虹燈招牌,旺角油麻地的社區特色雖然在市區重建中不再復見,但珍貴的文化遺產卻能在博物館再現。

彈丸之地香港能有今天輝煌的成就,有賴這百多年來每一代人的努力不懈,心懷目標夢想奮鬥累積而成。當中必定有一些被人忽略卻意義重大的民間故事,而早前在藝穗會的「唐樓中的二戰日記:從香港見證歐洲戰場的中國身影」就是一個難能可貴的鮮為人知的展覽。

這展覽是關於諾曼第登陸日鮮為人知的故事——二戰期間,居港的中國海軍軍官林炳堯的日記及家書,揭示他曾於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在英國戰艦HMS Ramillies上參與著名的諾曼第登陸。發現林氏日記及家書的過程充滿巧合,是二○一五年在香港一棟即將拆卸的唐樓中偶然發現的,日記詳細記載他與另外二十三名中國海軍軍官到英國受訓、隨後參與D-Day的經歷。他的親筆文章是全球現存唯一能證實中國軍人曾參與D-Day的第一手歷史檔案。史料難能可貴,也側面證明了香港和世界之間的聯繫,以及全球在危機時刻展現出的團結與堅韌精神。

個人故事如何照亮波瀾壯闊的歷史,這就是關於歷史展覽的意義所在,而且重溫歷史發展,定必能夠溫故知新,以古鑑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