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物安全 勿戴有色眼鏡

農夫山泉向消委會發出律師信,指其誤用「天然礦泉水」的標準來測試他們的「飲用天然水」,並錯用了歐盟的標準和誇張失實的評語。消委會隨即公開道歉及修改有關評分。

近日香港發生兩宗引起各界關注的食物安全事件。其一是消費者委員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測試了多款在香港市面有售的樽裝水。當中在內地品牌「農夫山泉」及「百歲山」的產品中驗出的溴酸鹽(一種消毒劑殘餘物或副產品)含量,接近歐盟對「礦泉水」產品的規定上限(但仍未超標),因此給予比其他品牌為低的評分。

消委會的測試及評分在香港以至內地一直廣獲信賴,不少消費者選購產品及服務前必讀,有關報告自然引起廣泛回響。有網民指事件再次證明內地的食品、飲品不安全及信不過,並與早前有內地食品公司涉嫌非法使用煤油罐車運送食油的事件混為一談。

然而,農夫山泉向消委會發出律師信,指對方誤用了「天然礦泉水」的標準來測試該公司的「飲用天然水」,並錯用了歐盟的標準和誇張失實的評語。消委會隨即公開道歉及修改有關評分。有內地網民支持企業依法討回公道,但亦有不少本地網民質疑「農夫山泉」是以法、以本傷人,甚至將其上綱上線,牽連到內地與香港的關係及一些政治問題。

尤其在差不多同一時間,特區政府轄下的食物安全中心,在本地百年老字號「廖孖記」出品的腐乳樣本中,不只一次驗出「蠟樣芽孢桿菌」含量超標,勒令對方回收有關產品。「廖孖記」負責人指控食安中心處事不當,其後更宣布結業和遣散所有員工。

與農夫山泉事件相反,不少網民初時都力撐廖孖記,紛紛質疑香港的食物安全及測試機構放生內地巨企,打壓本地小店。有趣的是,當食安中心公布原來廖孖記根本並非自家生產腐乳,僅是從事來料加工和重新包裝,輿論又立即出現了變化。

如同其他經貿與民生問題,兩地的政府、民眾、企業和媒體,都必須實事求是,秉持客觀科學,不應事事政治化和陰謀論。自三鹿奶粉事件後,內地已大力加強保障食物安全及提升食品質量,當然個別的違法違規及品質欠佳還是出現,但不應老是戴着有色眼鏡,來看待內地的所有食品和產品。

事實上,今次並非消委會首次受到質疑,各界認同其測試結果大致是客觀準確,但所套用的標準卻往往令人無所適從。大多數是引用美、英、歐盟等西方國家的標準,有時也會用日本和內地的,令人覺得是故意挑選一些全球最高、最刁鑽的準則,來為難受測試的企業和產品。但須知部分外國標準未必適用於本地,甚或根本是貿易保護主義的產物,缺乏科學根據及與是否安全無關。

更惹人非議的是消委會自創的評分方法和越趨誇張的評語。例如在農夫山泉事件,消委會聲稱攝取大量溴酸鹽可引致嘔吐、腹瀉,嚴重情況下甚至影響腎臟及神經系統,但怎樣才是「大量」,甚麼才算「嚴重」,一般消費者並不清楚。而最後消委會也承認,有關產品絕對可以安全飲用。

希望各方都可從事件中汲取教訓,不斷改進,尤其要加強對相關的測試、標準和安全性的解說,做好消費者教育,不能掉以輕心,但也要避免譁眾取寵。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