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歐盟齊變天 反華大勢難改變

拜登在首場電視直播辯論一敗塗地, 特朗普則越戰越勇,但最終誰人當選美國總統,反華大趨勢都難就此逆轉。

 

今年是全球大選年,單計上半年,已有歐盟、俄羅斯、印度、印尼、南韓、南非、墨西哥,以至我國的台灣地區等,先後舉行了領導人或立法機構的換屆選舉,大部分結果均屬意料之內並由現有執政者勝出,預計有關國家或地區將延續之前的內政和外交政策。但踏入下半年舉行的幾場重要選舉則不同了,很可能或已經出現變天,對相關地區及全球局勢影響深遠,充滿變數和挑戰。

首先是剛於上周舉行的英國下議院選舉,工黨一如所料取得過半數議席,相隔十四年來再度上台執政。工黨傳統上對中國較為友善,對香港問題重視程度較低。工黨新任外相拉米在選前表明會加強與中國溝通接觸,推動更多不同官員訪華,促進雙方就貿易、氣候變化及公共衞生等議題合作。

與英國一海之隔的法國亦面臨變天,總統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聯盟,早前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大敗予極右政團。之後他憤然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提前大選,經過兩輪投票後, 極右黨派取得歷來最多議席,成為國會內第三勢力,可左右國家決策。

極右勢力抬頭不僅出現在法國,而是整個歐洲大陸的普遍情況。他們較關注非法移民、通脹及經濟問題,不重視人權、自由、民主等意識形態之爭,支持盡快結束俄烏戰爭,部分更主張與俄修好以解決能源及糧食危機。部分右翼政黨也提倡貿易保護主義,但更反對大歐洲、大美國主義和北約擴張。因此雖然馬克龍政府對華尚算友好,部分人認為歐洲向右傾對中國將更為有利。

更大的變化在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在首場電視直播辯論一敗塗地,比他僅年輕三歲的前總統特朗普則越戰越勇,最近多項法庭裁定亦對後者有利。有越來越多民主黨人、幕後金主及其他反特朗普人士, 紛紛要求拜登退選。但陣前易帥本身已屬兵家大忌,尤其民主黨至今仍找不到更年輕、出眾,而又可取得各板塊支持的替補人選,令「狂人」回朝的聲勢更高。

中美貿易戰是在特朗普任內開打,但其實美國對華政策轉向,早於民主黨奧巴馬任期尾段就開始,去到拜登政府更變本加厲, 從政治、軍事、經貿、科技等全方位壓制中國發展,並威逼歐洲及日韓等盟友跟隨,利誘一些本來中立的國家選邊站。不少評論估計,對中國而言,着重經貿多於政治、擅於轉軚和妥協的共和黨特朗普上台,總比繼續由意識形態主導的民主黨胡搞好。

然而,美西方的反華、制華大趨勢,全球整個「新冷戰」格局的形成,並非一兩次選舉、一兩個國家的領袖或議會變陣就能逆轉。香港政商界不應對有關選舉結束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要繼續在政治和營商策略上轉型適應,謀定後動,減少對英美資金和市場的依賴,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投入「一帶一路」倡議。

更多文章